近年来,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农村面貌极大改善、农民生活显著提升、农村乡风文明持续优化。但是,如何有效避免因城乡发展不协调、融合不充分等导致的城乡文明融合发展差距?乡风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将社会工作介入文明乡风建设,形成全社会广泛动员、深度参与、共建共享的文明乡风建设的工作格局,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工作介入乡风文明建设的可行性
服务目标的一致性。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其根本思想是服务社会,是以社会学和人文科学为基础,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的社会学科。人本主义是社会工作的核心要义,它与乡风文明“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高度吻合。将社会工作融入乡风文明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引导群众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齐,积极改变陈规陋习,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中弘扬社会新风尚,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价值理念的融合性。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工作在精神层面的具体表现,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题中之义。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生产、生活、文化、风俗等农村的各个方面,需要多元参与主体共同努力,社会工作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社会工作者作为农村社会工作的专业队伍,在开展农村乡村文明建设过程中有一定优势。与此同时,通过社会工作融入方式提升乡村文明建设,群众易于接受,有利于降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阻力。
成效价值的统一性。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一项助人自助的工作,这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内核相协调,与我们弘扬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社会工作者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过程中,体现的社会温暖本身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通过社会工作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降低社会矛盾激化风险、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社会工作的公益性和多元参与性还将带动更多组织和团体形成服务乡村文明工作资源的合力。
社会工作介入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有助于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首先,社会工作者作为传播新时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使者,在乡村工作中发挥着沟通协调的作用。是塑造乡村文明的有力助手。一方面,社会工作者是传递党和政府声音的桥梁和纽带,抓好乡村精神文明、思想教育工作是社会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另一方面,社工组织与基层群众联系紧密,他们了解乡村实际、群众疾苦,能够通过社会工作联系对接资源,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助力乡村治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有助于打造乡村宜居新环境。安居才能乐业,农村社会环境的改善是农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社会工作者既是农村社会环境的监督保护者,改善农村社会环境的指战员,也是带领广大群众、社会组织提升文明社会环境质量的排头兵。在乡村社会环境治理中,社工通过开展公益讲座、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等方式,引导村民保护环境,引发社会各界对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视;组织社会团体、志愿者和村民等多方力量,参与乡村环境整治;积极深入乡村,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通过清扫乡村街道、参与植树、清理沟渠等活动,改善乡村环境面貌。
有助于赋能乡村文化新底蕴。乡村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是乡村文明的精神之源。保护并发扬乡村传统文化是广大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广大社会工作者挖掘并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宣传和弘扬乡村淳朴的民风、邻里互助、团结友善的乡村文化精神,进而形成乡村鲜明的精神文明特质。再如,结合乡村经济社会特点,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关注留守儿童、独居老人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乡村的薄弱环节、重点人群。
社会工作介入文明乡风建设的路径探索
社会工作者要以协助基层党组织为立足点。社会工作者积极投身于对基层党组织的培训工作中,通过传授专业知识、方法技能及理论实践,旨在增强基层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专业素养与领导能力。社会工作者的参与,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形成了良好的互补效应。社工作为桥梁纽带,紧密连接基层党组织与村民,通过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村民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意见与建议,确保村民的声音被听见、需求被满足。这种刚柔并济的治理模式,既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又融入了社会服务的温情,有效促进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工作者要以培育自治组织为出发点。乡村自治是乡村治理中的重要原则,村民是乡村治理中最为重要的主体,为此,社工在开展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要高度重视乡村自治组织的作用。一方面,乡村基层自治组织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们中间的“羊群效应”会让文明的风气迅速传染扩散,好的习惯和行为会通过这些民间组织成员之间的活动交流相互渗透,这种带动引导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更容易持续;另一方面,村民自治是乡村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乡村治理的宝贵经验,广大农村地区“气象万千”,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培育自治组织,把乡村治理的权力交给乡村,实现治理的民主。
社会工作者要以开展移风易俗活动为切入点。社会工作者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通过社会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引导,改变不文明行为是乡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治本之策。在开展移风易俗过程中要尊重村民的意愿,根据地方的独特性和实际情况,不可生搬硬套,必须遵守底线思维,采用村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和手段。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头改变陈规陋习,可以通过文明评比、评选、座谈等形式,选树文明标杆,宣传文明典型,形成正向引领;通过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灌输新思想,培育新风尚,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议事机构,激发村民内部向善、向上的力量,积极推进丧事改革、喜事简办、勤俭孝廉、团结互助等文明新风尚,营造乡村文明新风景。
社会工作介入乡风文明建设大有可为。乡风文明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工作的介入。社会工作所发挥的专业性作用及其优越性不仅与乡风文明建设的主旨内涵和内在要求高度契合,而且社会工作以其专业性、责任感、专业方法,能够从多方面、全方位助力乡风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要在推进社会工作专业的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拓展其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以实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