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女儿“走月亮”
◎ 刘瑜

 

    前阵子,女儿学了一篇课文《走月亮》,课后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希望孩子们仿照课文,写一写月下的某个场景。女儿抓耳挠腮、苦思冥想,就是无从下笔。

    她拿着作业本,跑到我面前,噘着嘴对我说:“妈妈,这个小练笔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写。”我想了想,温柔地对她说:“那年中秋节,咱们在苏州旅游,爸爸妈妈带你去西山岛玩,晚上出去散步,头顶就有一轮明晃晃的月亮,你还记得吗?”她使劲摇了摇头。说来也是,毕竟那是三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女儿刚满六岁,对于那次月下散步的经历,她早已忘到九霄云外了。

    眼下,女儿还在为无法完成小练笔而苦恼,我赶紧联系语文老师,请求把这个小练笔稍作延迟。随后,我兴致勃勃地对女儿说:“妈妈答应你,这个月一定带你去走一次月亮!”女儿欢快地答应了。

    中秋节这天傍晚,我带女儿来到南开大学的校园里,开启我们的“走月亮”之旅。

    接近6点半时,一轮米黄色的圆月从树梢慢慢探出头来,在粉蓝色天空的映衬下,好像一盏溜圆的暖光灯。渐渐地,天色越来越暗,月亮也越攀越高,不知不觉已跳出树梢,犹如一个躲迷藏的孩子,悄然从树梢里窜出一张灿烂的笑脸。这是女儿第一次目睹月亮升起的景象,她高兴得手舞足蹈,还拿出电话手表,拍下了和月亮的合影。

    到了7点半,天色已彻底黑暗,此时的月亮,在漆黑的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宛若一个耀眼的光盘,镶嵌在半空中,光彩夺目。我陪着女儿,慢慢地走在校园里,而头上那轮明月,仿佛一直在指引着我们向前走。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马蹄湖。秋日的荷塘已经不见荷花的倩影,但层层叠叠的荷叶风采依旧。我们沿着马蹄湖,走了一圈。银色的月亮将柔和的光辉洒向地面,荷塘里的荷叶仿佛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女儿指着一个个随风摇摆的荷叶在水里的倒影,笑着对我说:“妈妈,这些玉盘像被风姑娘打碎,又被月光给镶好了。”说完,她兴奋地唱起歌来。

    悠然间,我们走到了湖心岛,我俩坐在石凳上稍作休憩。抬头望去,那颗又大又圆又亮的月亮,正穿过头顶的松柏,温柔地看着这个世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忽然,女儿的口中吐出王维的诗句,我笑着对她竖起大拇指。此时此刻,我们坐在青翠的松柏树下,周围是静谧的荷塘。此情此景,虽与王维笔下的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之景致略有不同,但笼罩在我们身旁的,却是与诗中同样的幽清与明净。

    我又想起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便和女儿谈起这篇美文,并提及未来她有一天也会学到这篇课文。当听到朱自清写的是清华园里的荷塘月色时,女儿笑眯眯地对我说:“那我以后也要写一篇南开园里的荷塘月色。”“嗯,妈妈相信你没问题的!”

    那一刻,我知道,今晚的“走月亮”卓有成效,女儿再也不愁怎么写月下的小练笔了。

    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写作文要有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当孩子对某个命题实在没有东西可写时,作为家长,我们千万不要逼他,要给孩子创造机会去经历、去体会、去感受。日积月累,自然有东西内化于孩子的心中,他日必将变成汩汩文字,涌出笔端。

当前:6版(2024年09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