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村”一时红 更要持久火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热持续升温,一大批“网红村”孕育而生,凭借其迷人的自然风光、充满乡韵的乡村振兴图景,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尤其这个国庆假期,一些“网红村”依旧“人从众”,吸引了无数游客感受田园风光,品味乡村慢生活,村民在“家门口”实现持续增收。不过,随着乡村“网红打卡地”的持续增多,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比如同质化建设、体验感差、发展乏力等。乡村文旅如何走特色发展之路,“网红村”如何从“一时红”发展到“持久火”,成为关注的焦点。

    现象篇 “网红村”旅游热力十足

    今年国庆假期,全国广大农村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乡亲们的精气神持续提升,农耕文化的传承发展更富活力,乡村文明绽放出瑰丽华彩。尤其是“网红村”旅游,成为国庆假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贵 州

    民族文化引爆乡村旅游

    国庆大假期间,走进贵州一些乡村,一系列挖掘本土文化底蕴、展示少数民族风情的活动,让文明乡风绽放出绚丽华彩。

    “加油!加油……”10月4日晚,2024年“村BA”球王争霸赛总决赛冠军争夺战,在贵州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打响,现场加油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气氛极为热烈。

    自“村BA”这一乡村篮球赛事诞生以来,这里已成为广大乡村群众和篮球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成为贵州展示璀璨民族文化的亮丽名片之一,吸引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除了紧张激烈的球赛,“村BA”比赛现场还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活动,如万人KTV、深山音乐会、无人机表演秀、“蹦苗迪”等,将现场气氛推向更高。

    在黔东南州凯里市,苗侗民族风情园50米风雨长廊热闹上演贵州“村T”,苗族刺绣、侗族刺绣、水族马尾绣、布依族贴布绣、壮族背带绣、苗族银饰、苗族蜡染等少数民族非遗元素轮番展示,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村T’国庆主题活动每天的主题都不同,比如10月4日是童模大赛,5日是‘寻找最美村花’,6日是‘最美银发模特’等。”“村T”活动相关人士说,每一场“秀”都别出心裁,结合时尚的设计,用时尚赋能非遗,让非遗走入时尚。

    黔东南州榕江县的“村超”也热闹非凡。10月1日晚,第一届“一带一路”暨贵州—粤港澳大湾区“村超”足球友谊赛正式开赛,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和球迷奔赴榕江。当地还策划推出“看村超、游村寨、吃牛瘪、听大歌、住民宿”的“快旅慢游”等精品旅游路线,让游客获得更多元的旅游体验。

    同样人气火爆的还有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的“村马”。10月5日,在该县“西部赛马城”内举行的2024“贵州村马”水族端节全国赛马邀请赛决赛上,十几匹骏马随着哨声一响,如箭矢般快速奔出,马蹄哒哒,腾起阵阵尘土,现场观众爆发出热烈的喝彩声,激烈的赛事点燃了假日激情。

    陕 西

    秦岭脚下乡村成出行热门地

    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秦岭边上一些乡村吸引着游客前往游览休闲。

    金秋时节,也是收获的季节,在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栗峪口村,金灿灿的稻田正等待收割的镰刀。不远处,村里的咖啡店门口,停放着一排机车,它们的主人是城市来的机车爱好者。此时,这群年轻人正一边欣赏如诗如画的秋日田园风光,一边品尝咖啡,畅谈理想。

    由于距离西安仅一个多小时车程,许多市民会在周末或骑机车、或开车来到栗峪口村,放空身心。这个村子还有个别称——“剪鸭村”,寓意减压。今年国庆假期,栗峪口村还专门设计了一系列活动,游客可以在秦岭山野徒步捡板栗,也可以跟着非遗大师学做泥塑,在草地上玩飞盘、挥洒汗水等。

    除了栗峪口村,西安鄠邑区还有一些“网红村”,包括有“关中小江南”之称的曲抱村、秦岭山下的蔡家坡村等,它们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这样的乡村,不仅承载着一些人的乡愁记忆,更是游客追求惬意假期生活的理想之地。

    秦岭山下的蔡家坡村,被誉为“最文艺村庄”。村里主路两侧的房屋白墙上,绘满了内容丰富、多姿多彩的乡村壁画,有的是村民人物肖像,有的是农忙场景,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每年农忙过后,蔡家坡村都会举办“关中忙罢艺术节”。为此,村子还聘请了5位全国知名艺术家担任“艺术村长”,定期驻村。近几年,村子吸引了40多名新锐艺术家及青年创业者常驻乡村创作、表演、创业。6年5届的“关中忙罢艺术节”,塑造出“田园乡野、质朴简约、地方记忆”的蔡家坡风格。

    重 庆

    乡村旅游“热”力十足

    听田园音乐会,体验手工制作皮具,田坎上赏民俗表演……国庆黄金周假期,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乡村艺术集市系列活动,引来众多游客观光打卡。

    “游客太多了,上百张门票不到10分钟就销售一空。”国庆假期,重庆市涪陵区美心红酒小镇游客中心的工作人员朱倩忙得脚不沾地。

    美心红酒小镇景区位于涪陵区蔺市镇梨香溪西岸,景区内网红索道、乡村土特产深受游客追捧。今年,景区将曾经的旧民房、老校区等建筑改建为各种特色民宿,在江畔沿线建成长江民宿集群。国庆假期旺盛的人气,让景区内的特色民宿一房难求。

    国庆假期,重庆市不少乡村民宿凭借“特”字出圈,一房难求——在梁平猎神村,梦溪湉园28套民宿节前被预订一空,管家唐攒英婉拒了数十名游客;在巴南芙蓉村,“别花山房”民宿客满,主人张勇只得将自己的房间腾了出来……

    走进田园认识蔬果、采摘蔬果制作美食……国庆假期,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迎来了不少“一日村民”。近年来,东升村通过广发“英雄帖”,引来四川美术学院等院校艺术家深入发掘当地农耕文化。艺术家的到来,让村里不起眼的陶罐、老旧的车轮都“活”了。他们将这些乡村元素融合到当地文化墙、文化院落、民宿等建设工程中,东升村以此打造的农事体验游、农耕研学游等亲子游项目,让不少城市家庭成为“新村民”。

    国庆期间,重庆乡村游新玩法多点开花。10月4日,开州区长沙镇甜橙社区文化广场,村民组成几支五人制篮球队伍,用篮球运动庆祝国庆节,引来了不少村民和游客观看。“如今,长沙镇已成为一座篮球小镇,全镇25个村(社区)中有18个村(社区)建有公共篮球场。”长沙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主任谈霜介绍。

    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边城景区,一场以沈从文先生《边城》小说为原型故事打造的实景剧《翠翠的心愿》正精彩上演。实景剧通过再现小说故事情节、当地土家族婚俗文化,为游客呈现“边城”特有的古镇民俗。

    在忠县拔山镇阿金河乡村公园,当地办起了篝火晚会以及喷火杂技表演,国庆假期前4天,公园接待游客已超过5万人次;在北碚区偏岩古镇,75张餐桌整齐排列,来往游客欢聚一堂,在“长街宴”中共庆国庆佳节……

    争议篇 打造“网红村”不宜盲目

    以“网红打卡”为抓手,一些乡村发展出特色民宿、娱乐项目、农产品市集等文旅产业一条龙服务,助力乡村经济发展。然而,当打造“网红”成为乡村标配,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半月谈》最近一期“基层圆桌会”,邀请一些基层工作人员和网友,一起聊聊乡村“网红打卡地”那些事儿。

    好处:

    “网红打卡地”

    激发乡村发展新动能

    “基层圆桌会”参与者都认为,在一定程度上,打造“网红村”或“网红打卡地”,为乡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花生:乡村“网红打卡地”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和文化现象,对于乡村振兴和地方文旅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它们可以吸引游客,提升当地知名度,还能在农产品销售、民宿和餐饮业建设发展等方面提供助力。同时,依托乡村“网红”直播和短视频等形式,乡村的自然风光、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被充分展示,有助于传承和推广乡村文化,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

    贺文君:通过投资建设“网红”项目,吸引人流,可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此外,还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如交通、住宿、餐饮等,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星星火火:我是一名驻村干部,现在一些村乘着文旅热的东风,通过打造“网红打卡地”,让本来无人问津的乡村成为人流聚集地,相关文旅配套设施也逐渐发展起来,这是好事。文旅发展给村子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带动了周边村民务工增收,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好办法。

    少年游:通过“网红打卡地”带动乡村休闲农业、农旅综合体、田园综合体、民俗体验游发展,吸引来乡村旅游的人,本地的特色农产品也能卖得更好。农业深度融入文旅,文旅反哺农业,是当前比较好的发展模式。

    繁花似锦:成了“网红村”后,村里很多外出求学、务工的青年都愿意回来了,能在家里把钱赚了。

    问题:

    乡村“网红打卡地”同质化倾向明显

    乡村打造“网红打卡地”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网友表示,很多乡村存在“网红打卡地”同质化倾向,一座桥、一面墙、一间屋、一棵树,所谓的“网红打卡地”长得一样,缺乏特色,有的还存在名不副实的情况。

    易明:盲目复制“网红打卡地”模式,容易让游客产生审美疲劳,难以持续发展。

    king明:要么是“等你在某处”的牌子,要么是牛皮糖、臭豆腐等小吃,很难有长久的效益。

    化腐朽为神奇:乡村搞旅游不能有样学样。各地文化底蕴不同,怎么可能景点都一样呢?

    Xxluv:很多“网红打卡地”没有本地特色,千篇一律,动不动就是在“网红镇”“网红村”喝咖啡。

    阿白:不少“网红打卡地”现代味过浓,没有贴合本地传统文化底色。体验感也不好,基本是以拍照方式打卡,很难让游客深入体验。

    海拉鲁捉虫大师:旅游打卡地在精不在多,不宜盲目复制。

    桃酥:乡村打造“网红打卡地”不能只重“利”而忽视“本”,要因地制宜促发展、促融合,搞清自己的定位,从实际出发,打造独属于自己的风格。

    小李不信邪:处处都有“风雨廊桥”“天生三桥”,这确定没有“碰瓷”的嫌疑吗?作为消费者,我听到这些景点,就能想象到大概的样子,再配上一个似是而非的故事,就好像真的有“灵性”似的。每当我去了一个新景点,就感觉好像来过,忍不住想说“好亏,没意思,都一样”。

    疑问:

    有必要都打造“网红打卡地”吗?

    不少基层工作人员指出,现如今,乡村想要发展文旅,就得先有“网红打卡地”,仿佛成了“定式”。但对于村镇来说,打造“网红打卡地”所需的成本不低,推出后能否见效,也难以估计。在个别乡村,花大成本建造“网红打卡地”,最后沦为空置之地,显然得不偿失。

    燕舞飞扬:不可能所有村都成为旅游村,“网红村”毕竟只是少数,还是要有资源。

    一一得一:不是所有村都有条件成为“网红村”,也没必要都向“网红村”方向发展。脚踏实地,找准本村发展定位,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笑拥了:能妥善利用现有资源打造“网红打卡地”发展文旅产业固然好,但若不具备相应资源,强行复制、过度开发,不仅难以实现目的,反而会增加村镇的负担,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

    花生:不知何时,打造“网红打卡地”成了上级对下面的考核任务。去年,上级出台文件要求,每个单位要产生两个“网红打卡地”,作为单位主要负责人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本期“基层圆桌会”的参与者普遍认为,有没有“网红打卡地”不重要,从村民需求出发,切实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才是关键。每个村情况不同,产业也有差异,因地制宜最重要。

   对策篇 乡村旅游如何“持久火”

    乡村旅游如何出新出彩,成为每个发展旅游的乡村的必答题。对此,在《半月谈》“基层圆桌会”中,网友们纷纷建言献策。

    察觉入微:在乡村做旅游服务,重要的是找准定位和讲好故事。通俗来讲,就是先做减法,然后集中资源专攻一项长处,精耕细作。

    自由如风:第一,厚植文化底蕴。结合本地极具特色的乡土人文、非遗传承、饮食文化,打造内容丰富的沉浸式、代入式旅游景点。第二,实现多元发展。以旅游景点带动周边餐饮、住宿形成多元服务体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再以经济发展反哺旅游发展,实现良性发展内循环。第三,打造文旅标杆。以监管促规范,以自觉促发展,以创新促体验。监管部门要以“严管就是厚爱”的态度规范市场秩序,避免“吃自己的饭,砸大家的锅”。

    花生:第一,不能将“网红打卡地”纳入硬性考核指标,而是据实规划,合理引导和支持,形成健康的发展模式。第二,挖掘和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独特的乡村文化品牌,不宜人为同质化造景。第三,注重可持续发展,平衡旅游开发与产业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保护的关系。第四,加强乡村“网红”的专业培训,提升内容创作的质量和多样性。

    今年8月,“浙江文化产业”微信公众号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网红村”要将短暂的瞩目转化为持久的吸引力,实现“一时红”到“持久火”,应把握以下三个关键点。

    发展不能停。要让“网红”效应转化为发展动力。比如,浙江省桐乡市横港村借助艺术和设计的力量,开展“微改造,精提升”,有序进行点状开发,横港书院、横港别院、莫奈花园、乡村民宿等新型业态陆续落成。如今,横港村通过艺术赋能,推动文化、农业、互联网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走出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的创新模式。又如,浙江省温岭市的海利村凭借着得天独厚的阳光和海景,整治了环境,建起了民宿,从“卖海鲜”转型“卖阳光”,把石头屋变成了“黄金屋”。

    创新不能少。“红起来”只是开始,持续的创新才是关键。比如,浙江省安吉县董岭村从历史文化和神话传说中汲取灵感,全力打造“山海经”“神兽村”等全新IP,开启了充满创意和奇幻色彩的乡村全域运营之路。浙江省龙游县通过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未来”式乡村,将溪口村作为游戏场景,通过数字化改革思维,沉浸式“剧本”体验方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创新是不竭动力,不仅需要构建独特的文旅传播矩阵,叫响乡村品牌,吸引更多关注和流量,还需要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推出新形态、新产品,满足消费者对新鲜感和差异化的追求。

    人才不能断。雁行万里靠头雁,乡村人才振兴尤为如此。多年来,浙江通过集成多项政策、出台多项举措,全力支持各路人才在乡村筑梦、逐梦、圆梦。

    比如,杭州市临安区在全省率先探索“村庄经营”模式,共有36个市场化运营团队进驻38个村落开展运营,涌现出“龙门秘境”等“网红”村落景区;淳安县成立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鼓励不同区域的“新农人”联动协作、串点连线,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又如,安吉县余村在2022年就推出“余村全球合伙人计划”,诚邀全球英才共建余村,现在的余村不仅实现了生态的蝶变,还吸引了大量新型业态、“网红”事物也相继在这里落地生根。

    (综合自《半月谈》《贵州日报》《工人日报》《重庆日报》及“浙江文化产业”微信公众号等)

 

当前:A3版(2024年10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