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光,就有无限可能
——记“中国好人”张晨
◎ 本报记者 卢瑶

 

    9月9日,安徽省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张晨收到自己被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的喜讯,她开心地说:“这份荣誉是对我18年教学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我继续教学生涯的鼓励。”

    少年时代的张晨因视网膜脱落导致双目失明,但她在追逐音乐梦想的道路上未曾停步,先后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为帮助更多残障儿童,她在毕业后回到母校教书育人,为无数残障儿童带去快乐和希望。张晨曾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今年7月,张晨获评“中国好人”。

    13岁那年,张晨因过度用眼导致视网膜脱落,不幸双目失明。花季少女骤然陷入黑暗,是父母的陪伴和鼓励,让张晨走出了最艰难的时光。随后,父母将她送到安庆市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刚刚到特殊教育学校时,我很迷茫,一切都要从头再来,担心自己做不好。”张晨告诉记者,但老师们贴心的鼓励,专业的教育以及不因她的视障而松懈的要求,让她逐渐走出阴霾。渐渐地,她意识到,还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重新打开眼前的世界。盲文是一种,音乐也是一种。

    与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钢琴曲《月光》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后,张晨就有了具象的画面,光影交织斑驳,音乐像一道光,照进了她的内心。自此,张晨与音乐结缘,换了一种方式“看”世界。她将乐谱翻译成盲文,反复熟悉琴键,刻苦练习。2002年,16岁的张晨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长春大学音乐系钢琴专业。大学毕业后,她回到母校任教。

    “我不是师范专业的,所以刚开始当老师时,我只有满腔热情和一颗同理心,教学经验却较为缺乏。”讲起做老师的经历,张晨的语气里充满了热情。从一开始凭着一腔热情慢慢摸索如何教学,到独创出自己的教学方式,张晨以真心换来了学生们的喜爱。
    针对盲生身心特点,张晨总结出“具身认知理论下多审美通道统合的音乐教学法”,通过开发盲人学生的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通道让其获取更多信息弥补视觉缺陷,感受到画面和色彩,把最快乐的音符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讲授《梦田》这首歌曲时,她买来桃子和李子,让学生触摸、品尝,理解歌词桃李春风的含义;少数民族儿歌《其多列》歌词涉及竹叶、竹竿,张晨就准备竹子让学生触摸,感知竹子的样子,告知竹子的象征性、文化属性……“我会拿一株青草放在他们面前,让他们用嗅觉去感受清新的味道,再让他们在脑海里用这个味道和绿色形成链接。”张晨告诉记者,自己教的是音乐,孩子们在她的课堂上特别开心,这正是她所希望的学习氛围。

    2019年,张晨踏上继续学习的道路,考上安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0级学科教学(音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成为全国首位音乐学科教学专业声乐方向的盲人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她再次回到母校,带着更专业的知识、更丰富的阅历走上教学岗位,为残障儿童服务。张晨不断求知的背后,仍然是那颗为学生们着想的热心。“我是想为视障学生做一个榜样。”张晨表示,“他们可以从我身上了解到,原来盲人也可以读研,未来有着无限可能。”

    十几年来,张晨倾注了大量心血与汗水,通过持续不断的坚持与实践,为盲童开启了心灵的窗户,找到快乐与自信。在张晨的帮助和辅导下,她的学生组成了“七彩旋”合唱团,录制校园歌曲、创作演绎音乐广播剧;她创作了中国首个由盲童表演的舞台音乐剧,让学生学会勇敢迎接挑战;她为学生创作配乐诗朗诵《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创编歌曲《花开梦田》,鼓励学生勇敢追梦……

    “送给你这对翅膀,学习飞翔越过最高山;送给你这对眼睛,学看世上的美事;送给你欢欣的歌,歌颂春天来临的喜悦;送给你跳跃的心,翱翔在海的那边……”在前不久的一次演出中,张晨带着学生们演唱了《送你这对翅膀》这首歌。“我希望我就是给他们翅膀的人,让他们在我的呵护下、帮助下翱翔未来的蓝天。”张晨笑着说,这就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

当前:A1版(2024年10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