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旬阳市持续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近年来,陕西省旬阳市站在“厚植发展软实力、引领社会新风尚”的高度,坚持弘扬时代新风、培育时代新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切实把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润泽千家万户,推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节节攀升。
坚持“三联三育”文明实践,用丰富载体引导人。旬阳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推进具有强大生命力、引导力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举措,强化文明培育,突出实践养成,大力推行实践阵地联建、志愿队伍联动、服务活动联办,推进育社会新德、育时代新人、育文明新风的“三联三育”模式,将文明实践向村庄院落、实验大田、教育基地延伸拓展,建成覆盖全域的文明实践阵地331个,设置文明实践点156个,对外发布文明实践项目46个,推出省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81人(次),培育星级志愿组织、志愿者1752名,开展故事分享、传播感人事迹1800余场次,引导群众就近就便参与文明实践,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见行见效,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坚持“两库三堂”立心铸魂,用灵活方式教化人。旬阳市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首要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开拓新局,着力构建“两库三堂”宣讲模式,从全市遴选56名宣讲员纳入“理教师资库”,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策划32个“宣讲课题库”,在全市330个镇村设立“新思想大讲堂”,在融媒体中心开办“网络课堂”,在村庄院落、厂企班组开设“板凳课堂”,采取分众化对象化“你点我讲”灵活方式,把讲理论、讲道理、讲故事和讲群众利益关切结合起来,共组建市级宣讲团(队)69个、基层宣讲小分队309支,举办“同唱红歌+理论宣讲+有奖竞答+实地体验”宣讲活动2800余场次,不断增强影响力、穿透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百千万”培育孵化,用厚重文艺感染人。旬阳市坚持贴近群众喜闻乐见原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地方戏曲、山歌小调、花鼓唱词,以“文化演出”为牵引,以增强“造血功能”为动力,大力实施选拔百名文艺领军人才、发展千名文艺骨干、带动万名文艺爱好者的“百千万”文艺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发展多姿多彩、雅俗共赏、赋予时代特点的大众文化,培育文艺骨干人才850名,孵化文艺乡土人才1620名,建成群众自乐班和文艺社团241支,在册文艺爱好者1.02万人,创作出省级重点文化精品项目《一位母亲的遗言》,编排大型民歌剧《村官巧断家务事》在全省巡演,讴歌新时代、说唱新生活,让广大群众在寓教于乐中增强价值追求、获得精神滋养。
坚持“孝义七进”崇善尚德,用淳朴新风温暖人。旬阳市以建设崇德向上幸福旬阳为统揽,深入挖掘和弘扬孝义优良传统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精心打造孝义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网络“七进品牌”,开展“孝义新风进万家”巡回演出80余场次,创作孝义书画作品560余幅,推选“孝义之星”“孝义之家”660余名,涌现“最美家庭”“五美庭院”215户,“陕西好人”张新斌策划“外婆的礼物”孝义服务项目,创新“以买代捐”公益模式,被主流媒体宣传报道,引导群众外出行义、在家尽孝,形成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孝义新风。
坚持“六个严控”修规立约,用自治理念凝聚人。旬阳市顺应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始终用德治理念、自治手段,把治理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问题,作为文明所系、民心所向的惠民工程,广泛汇集民意民智修订“村规民约”、完善“自治章程”、出台《城乡群众操办红白事宜规范标准》,从严明确红白事宜操办类型、礼金数额、宴席规模、设宴档次、办理时限、开销额度等“六个严控”,明确约定“操办红白事宜仅限婚嫁、丧葬、建房3种类型,且礼金不超过200元,开支控制在2万元以内”,在公序良俗与陈规陋俗之间画出清晰红线,形成广大群众普遍接受、共同遵守的自治准则,全市先后通报移风易俗典型案例25起,举办集体婚礼、集体颁证、集体升学礼120余场次,新办喜事500余件、简办丧事300余件,最大限度减轻了群众人情、经济负担,凝聚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