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主场活动在京拉开帷幕,主场活动闭幕后专业演出将持续到年底;
从9月到11月,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活动在成都陆续推出41场集中展演,这是《四川省川剧保护传承条例》施行后四川迎来的又一川剧盛事;
“戏出东方,看中华的美,期待世纪的亮相……几度天上人间,几度雨雪风霜,你我共同传唱……”铿锵的唱念,接上悠扬大气的演唱,10月13日,“潮起东方·2024抖音戏曲文化艺术节”主题曲《戏出东方》激发出无数网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共振……
今年是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程砚秋先生诞辰120周年,为让更多人感受梨园雅韵,从线下到线上,各地戏曲演出粉墨登场。
中国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凝结着原汁原味的“中国味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如何在传承创新中焕发光彩,守护这座精神家园?各地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以不懈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走进它、了解它、传承它。
以戏传文
传统戏曲
来到校园滋润学生的心
一方白幕,一盏明灯,两个俏皮小人腾挪跳跃间,将曲折壮阔的故事呈现于观者眼前……10月16日,在成都锦城学院,随着国家一级演员、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木偶皮影剧团副团长潘祎开始成都皮影演示示范,标志着由成都市委宣传部连续多年组织开展的“成都市戏曲进校园工程”慕课开拍。该活动将通过视频展演展示的方式,为中小学生们展现成都非遗戏曲的精彩和深厚文化内涵。
近年来,成都市以“蜀戏新韵”为文化IP,围绕“传承、推广、培育”推进校园戏曲文化构建,普及戏曲基本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戏曲繁荣发展。去年,成都市打破戏曲名家与戏曲工作者在校园讲演等传统形式,创新拍摄上线戏曲慕课,成为了全市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渠道新素材。今年,成都市持续深挖蜀戏精品内容,再度广邀戏曲大家名家、青年传承人担任主讲教师,打造随开随学的精品戏曲课堂。
“昆剧,亦称昆曲,最早出现在元末明初,距今已经有600多年历史了。今天为大家表演的《林冲》改编自明传奇《宝剑记》……”10月9日晚,2024年度“江苏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来到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在正式演出前的导赏环节,国家三级演员、徐宁扮演者徐昀向观众简单介绍了剧目。昆剧《林冲》由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精心创作,开演时现场座无虚席,加坐和站着欣赏戏曲的学生挤满礼堂。同时,为了让大学生们能沉浸式感受昆剧魅力,4位同学穿上戏服,现场学起了甩水袖和走小碎步。“两个人面对面,水袖往里翻。走得很好!女生水袖要往这边轻轻甩,娇羞地走……”伴随着徐昀的指导,同学们惟妙惟肖地表演引起阵阵掌声。
导赏环节结束后,演出正式开始。在130分钟表演时间中,同学们不时拿出手机拍照,掌声和欢呼声随着剧情的变化此起彼伏。
近年来,戏曲文化在青年人群体中非常流行。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过“梨园雅韵”精品剧作展演系列活动、梨杏飘香京剧社周年专场演出以及“当国粹遇到国粹——京剧脸谱非遗艺术走进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交流活动等,都受到学生们极大关注,这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日益增强。
戏曲名作高校巡演活动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戏曲之约。精彩纷呈的戏曲演出走进高校,在丰富大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更让思政教育犹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心田。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用艺术的形式把大道理转化成了学生们喜爱和易于接受的舞台故事,帮助他们在人生成长中长志气、硬骨气、蓄底气。
泰州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泰州深入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建设了一批戏曲特色校园、特色社团,引导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京剧艺术瑰宝;“梅兰芳华”少儿京剧大赛、“潮戏曲”青年创意演艺展演等活动轮番上阵,让戏曲文化在泰州大地火起来、传下去。
高亢激越、清脆又不失童真的梨园雅韵不时从教室传出,一板一眼、举手投足间颇有专业戏曲演员的风采,精彩的表演、极富感染力的唱腔赢得阵阵掌声……这样的场景在全国各省市的中小学校园里,早已成为常态。自戏曲进校园在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后,戏曲这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开始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学生被戏曲的文化魅力吸引,传统艺术在浸润童心的同时,也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以城入戏
与城市发展鼓点相谐
10月21日,川剧大幕戏《玉簪记》参加第六届川剧节暨四川省第二届川剧汇演媒体见面会在成都举行。巴中市恩阳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和旅游局副局长李永兵在会上表示:“川剧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和发展不仅仅是文化责任,也是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品牌建设的重要抓手。恩阳打造川剧《玉簪记》的目的,首先在于遵循‘川剧立法’保护成果,通过实践来确保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川剧《玉簪记》的演绎,夯实恩阳‘戏窝子'的文旅品牌建设,既彰显地方文化特色,又提升区域知名度,吸引国内外游客,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恩阳区的想法并非“独一家”,近年来,多地通过政策支持、教育普及、艺术创新等方式,展现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的更多可能,让戏曲不再“曲高和寡”,而是更多融入百姓生活,与城市发展同步。
弋阳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被称为中国高腔戏曲的鼻祖。为大力弘扬以“弋阳腔”为代表的上饶戏曲文化,展示本土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促进地方文旅发展,近日,“一曲高腔·全民唱响”上饶市第二届“弋阳腔戏曲汇”在弋阳县拉开帷幕。为期一个月的戏曲展演活动包括开幕式花车巡游展、全国优秀高腔剧目展演、双城联盟剧目展演、戏曲进景区专场等7项主体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城市响亮的文旅游名片。
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为高起点打造城市文化标识,构筑文化发展新优势,锻造一座更有魅力、更有活力、更有温度的“人文之城”,泰州加快筹建梅兰芳艺术中心,组建梅兰芳京剧团,京剧《梅兰芳·蓄须记》全国巡演,以“梅”元素擦亮泰州招牌。从今年起,泰州还将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联合江苏省戏剧学校实施京剧人才培养计划,让泰州逐步成为全国戏曲文化高地。
戏与时新
“破圈”跨界激活文艺惠民
10月12日、13日,由北京京剧院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合作推出的重点剧目——新编京剧《心愿》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场首演。
演出现场,不少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观演。演出一开始就营造出浓郁的老北京风情,北海公园的白塔下,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百姓生活的场面呈现在舞台上,小船在水中漂荡、鸽子在天空飞舞、孩子在胡同里游戏,北戏京剧系的学生本色出演,尽显童年的天真童趣。这一过程中,小演员充分展示了京剧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的“四功五法”,大大增加了剧目的可看性,也展示了北戏推动戏曲艺术传承发展的教学成果。
在塑造性格饱满的各色人物的同时,剧中还有一群特殊的角色——十多只身披洁白羽毛、憨态可掬的大鹅。这群大鹅由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曹阳阳带领北戏学生共同饰演,这也是曹阳阳第一次在舞台上以动物的形态进行表演。
虽然是一部红色题材剧目,但《心愿》讲故事的手法并不刻板、说教,编剧和导演为该剧适当增添了喜剧元素,活跃观演氛围。该剧主题曲由张和平作词,朱绍玉作曲,用京腔京韵的悠扬旋律歌颂当代少先队员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同时,在整部剧的唱腔设计上,作曲家朱绍玉颇费心思,在配器及乐队设置上增加了民乐队,在保有京剧艺术原汁原味音乐特色的同时强化民族色彩,更加靠近少年儿童审美习惯。另一方面,老戏迷也能在剧中听到地道的西皮、二黄、高拨子、四平调等唱腔板式。
京剧大师王瑶卿曾说:“戏要跟着时代走。”如今,面临新的环境和发展机遇,各地一方面继续做好戏曲的传承和守护,另一方面也在进行融合创新,以“破圈”、跨界让戏曲走得更远。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上,第28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戏曲节目奖的唯一获奖作品《戏宇宙》受到各方关注。
山东卫视《戏宇宙》第三季在延续前两季“戏曲+”创新路线的同时,全新打造文旅季,“跟着戏曲去旅行”,节目首次走出演播室,将舞台表演外延至广阔的文旅一线,充分借势文旅热、短剧热和AI科技热,实现文旅流量与戏曲增量的双向奔赴,也实现了地方戏曲从地域到广域双向兼顾的传播格局。
传播对于延续戏曲生命力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借助传播之力让戏曲被更多人看见,才能让戏曲在新的时代有更大的发展。
10月13日,“潮起东方·2024抖音戏曲文化艺术节”在山东临沂琅琊古城举办,集结梨园名家、流行歌手与多位抖音创作者,吸引超840万网友在多个直播间同步观看。2024抖音戏曲文化艺术节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超4300万,衍生出民乐演奏、戏服变装、翻唱挑战、传承探讨等融合传统文化的创意内容,携手千万网友见证越“潮”越“有戏”,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
在“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昆山,自2018年开始,连续五届承办戏曲百戏(昆山)盛典,扛起在传承弘扬中华戏曲文化上探索新经验的责任担当,“以昆曲普及带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创建名单。百戏盛典通过戏曲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演出为核心,深度赋能戏曲文化流量破圈,让更多年轻人热爱传统文化。举办“看百戏 游江苏”戏曲之旅,推出昆曲故里嘉年华,启动百戏巴士,融合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重阳曲会、咖啡戏剧周等文旅活动;“百戏+古镇”走进旅游度假区;“百戏+科创”开展5G全息直播;“百戏+时尚”与服装产业同台融合;“百戏+乡愁”在上海虹桥站举办百戏盛典主题展,历经数载精心建设的戏曲百戏博物馆开馆,举办“意主形从”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戏剧展、“惊春谁似我”青春版《牡丹亭》巡演二十年主题展和“中国剧种大观”专题展。推出以昆曲为主题的星巴克星礼卡等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从一台戏到一个文化生态,戏曲生活化,生活戏曲化,更多人把戏曲元素提取出来,掰开揉碎,结合各种当代艺术形态,让戏曲与潮流进行极致碰撞,让传承与创新奏出和谐乐章。
(综合四川发布、北晚在线、光明日报客户端、《天津日报》、《上饶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