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共同托举起青少年的体育梦想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期,体育运动对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今,青少年体育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力量汇聚在一起,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强健体魄、砥砺精神,共同托举起青少年的体育梦想。

    增强青少年体质,从“家”做起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益身心健康,这一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近年来,学校和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发力,不断探索促进青少年体育的新经验、新做法。学校通过布置体育作业,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同时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运动,形成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

    在球场上挥汗如雨,在泳池中勇往直前,在客厅做平板支撑,在小区里跳绳、开合跳……今年暑假,天津市中小学生有了一项特殊的暑假作业——体育作业。为了让中小学生在假期里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体育锻炼,天津市教委还专门制定了“假期体育作业方案”,要求学生每天至少锻炼1小时。

    今年暑期,家住天津的三年级学生小羽为自己制定了锻炼计划:每天上午跳绳200个、下午在小区活动1小时;每周各进行两次羽毛球、啦啦操训练。“学校布置了体育作业,发放了《学生家庭体育锻炼指导记录评价表》。”小羽妈妈介绍,“孩子一直很喜欢运动,每天按时完成运动计划并及时记录,很有成就感。暑假里多锻炼,孩子身体更棒了。”

    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调研显示,近年来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总体向好,柔韧性、力量、速度、耐力等指标在部分年龄段群体中有所提升,但近视、肥胖、身体姿态异常等问题依然突出,并呈现早发、高发的趋势,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据了解,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国家体育总局正组织专家编创和面向社会征集健身指南与运动干预手段,编写系列科普读物,创编“近视防控操”“脊柱健康操”等。在山东日照,青少年脊柱健康管理被列入民生实事项目;在江苏常州,当地整合体育、教育、医疗卫生领域资源,开展学生脊柱健康筛查和减脂夏令营、冬令营活动。‍

    鼓励青少年走到户外,享受运动乐趣,养成运动习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吴键表示,要倡导家庭、学校、社会联动,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形成合力,发挥实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体育锻炼方面,家庭尤其不能缺位。家长要提高对体育的育人价值的认识,用好家庭体育小场域、小行为、小陪伴,去描绘青少年成长的斑斓画卷,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体育为伴,添彩校园时光

    叮铃铃,叮铃铃……随着欢快的大课间铃声响起,河北省石家庄市多所中小学校园瞬间从“安静模式”切换到活力四射的“运动频道”。学生们从教室里走出,来到操场上,他们手持跳绳、拍着篮球、搬着彩色的体操垫,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大课间的阳光体育运动之中。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特色,精心设计了武术操、扇子舞、健步走、跳绳等形式多样的运动项目,在遵循运动规律的同时,又能切实达到锻炼效果,使同学们的大课间有了越来越精彩的打开方式。

    青少年有大量时间在学校度过,校园是孩子们培养运动习惯、提升身体素质的关键场所。体育课怎么上、体育小组怎么安排、校园比赛办得如何,成为近年来各地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力点。

    越来越多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将体育课内容与大课间、体育小组、体育拓展课程等相结合。“体育课要帮助学生至少掌握一门体育技能。”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举例说,在浙江省平阳新纪元学校,每个年级侧重一个体育项目,通过体育课学、大课间练、周末比赛,让学生“学会、勤练、常赛”。

    创新校园体育活动内容,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校内生活,更提升了他们对运动的兴趣。重庆谢家湾学校成立了70多个体育项目小组,学生们可在课后自主选择。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结合当地特色,积极推动射击、越野滑轮、软式曲棍球、啦啦操等项目进校园,并常态化开展校队、县队训练,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可能。

    社会力量的加入为学校体育注入源头活水。贵州省遵义市推广游泳进课堂,已有约90所中小学校利用校外场馆练习游泳,惠及学生1万多人;山东省龙口市在全市中小学开展“传统武术文化进校园”活动,普及太极拳、八段锦等项目……

    9月底开幕的上海市学生运动会共设置3个组别,参与学生超10万人次。“近年来,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总体稳步提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艺术科普处处长陈华介绍,“学生运动会将进一步统筹市区校各层面赛事资源,提升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水平,同时通过‘擂台赛’‘荣誉榜’等形式吸引更多学生参与。”

    满足运动需求、发掘体育人才、完善培养体系

    发展青少年体育,社会俱乐部和培训机构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各地青少年体育培训产业发展迅速,机构数量增加,培训内容丰富新颖,不断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运动需求。

    近日,河北省张家口崇礼各个雪场陆续开始造雪,雪炮声在山谷回荡,预示着2024-2025雪季渐渐临近。据了解,崇礼的各个雪场在新雪季都将推出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滑雪冬令营。无论是心怀“滑雪梦”的孩子,还是技巧娴熟、热爱滑雪的热“雪”少年,都将在冰天雪地的冬令营里找到滑雪乐趣。

    在万龙滑雪场,营地将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让孩子们在提升滑雪技能的同时,收获各项实践能力。“万龙营地已连续15年成功接待了共3万多名热爱滑雪的小营员。”滑雪场相关负责人表示,冬令营将根据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情感与体能特点,结合雪场的地形资源,设定不同技术难度级别,建立滑雪能力分级体系,让孩子们在安全快乐的氛围里学习滑雪。

    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是培养体育人才的重要渠道。青岛鲲鹏足球俱乐部从2011年起深耕少儿足球培训领域,俱乐部总经理吴建滨介绍,俱乐部业务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与学校合作,派出教练进校授课,帮助学校组建足球队、设立兴趣班;二是面向社会招生;三是通过校园和社会的选拔体系,将运动能力强、有踢球意愿的青少年组成梯队,为他们提供专业训练。经过十几年发展,该俱乐部培养的球员入选山东泰山、上海申花、武汉三镇等中超俱乐部。

    即使是田径等职业化程度较低的项目,也因社会力量的加入而不断壮大。广东省田径协会数据显示,在广东省U系列田径赛事的参赛注册单位中,社会注册单位多达178家,其中包括65家俱乐部、99所学校和14家社会组织。

    社会力量参与发展青少年体育,有助于完善后备人才建设体系,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选项。国家体育总局竞技体育司司长张新表示,体育培训机构已成为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学习体育技能、提升竞技水平的重要途径。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教育报》等)

 

当前:1版(2024年10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