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河东街道办事处红光村立足村情实际,推动多种经营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坚持党建引领 整合发展资源
红光村注重发挥党支部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推进村集体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几年前,我们还在为村集体经济如何‘破零’而发愁,随着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运营,村里的光景越来越好。如今,旅游产业的收入已经占了大头。我们还探索‘1234’村集体经济收益模式,让村民收入翻番,大家的日子越来越好了。”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四军说。
中心村变景区、民房变民宿、田园变观光园……红光村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和“两委”队伍,积极引导和激励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的同时深挖本村生态资源和产业发展潜力,不断推进建设产业强、村庄美、村民富的村庄。
探索产业路子 打造强村品牌
红光村聚焦强组织、强发展、强基础的目标任务,加强对资源和力量的统筹,用好用足惠民政策,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子。以产业融合推动多种经营,探索“田园观光+有机农业+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的发展模式。通过党员带头干、村民共同干,将老宅基地打造成集农业休闲、餐饮民宿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以田园综合体为依托进行资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结合,为乡村发展增添动能。
红光村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品牌。在稳定种植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同时进一步发展蔬菜、果品种植,粉条加工等产业,在此基础上,建设农事体验示范村。
“我们腰包鼓起来了,村里的环境卫生也得到了整治,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村民赵万珊笑着说。
集体增实力 群众增收益
红光村用好城中村区位优势,发展农业休闲、餐饮民宿等乡村旅游产业。“我们的酒店旅游旺季时接待游客约5000人次。”非繁四海民宿酒店负责人尚大炜说。
“2022年,我们投资52万元实施红光村供销社村级综合服务社项目,开展乡村旅游、酒店民宿、仓储物流、劳务输出及工程承揽等项目。”刘四军介绍道。
“我们村成立了公司,村里的土地流转了,村民可以到公司里打工,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红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管理员葛占寿说。
红光村持续推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实现了集体增实力、群众增收益和产业增效益的有机统一,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目前,已成为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在西部地区成功运用的样本。田园综合体自投入运营以来,先后带动86人就业,农民年均增收11000元,每年为45岁以上村民支付医疗保险10万元。2023年,红光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