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 面子里子同步新

 

    编者按

    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到建设美丽乡村,再到建设和美乡村,既是乡村建设的“版本升级”,更是乡村发展的“美丽蜕变”。两年来,全国各地大力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神州大地,生机勃勃,乡村振兴,画卷铺展。让我们走进部分和美乡村,领略它们的“面子里子同步新”。

 

    安徽怀宁县 践行“以和为贵”,建设和美乡村

    ◎ 檀志扬

    安徽省怀宁县毗邻安徽桐城,深受桐城文化的浸润。近年来,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怀宁县广大群众积极弘扬桐城六尺巷的“和为贵”传统,主动让地块、拆围墙、退地基、捐资金,推动乡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变成“处处美”,从“一时美”变成“持久美”。

    11月2日,笔者走进怀宁县洪铺镇黄山村龙咀组,一条崭新的水泥路映入眼帘,拓宽后的道路干净整洁、宽敞平坦。这要归功于一些村民对自家院子的退让。“李继家的院子,之前比现在要大不少,听说村里要修路,他主动找到村委会,表示自愿将自家院子向后移1.5米,挪出地方给村里拓宽道路。”黄山村村干部刘哲说。“虽然我家院子少了一块地方,但村庄道路变宽敞了,我看着心里特别高兴。”村民李继笑着说。在李继影响下,沿路10余名村民争相退让了自家的一点“地盘”,支持村里把路修宽,使原先宽2.5米的村道拓宽到4.5米,极大方便了群众的安全出行。

    怀宁县腊树镇龙山村大山组在人居环境整治中需要拓宽道路,村民韩水海的自建房围墙正好位于村道拐角处,小车无法在这里通行,韩水海二话不说,主动把自家的围墙拆除后退让了整整2米。

    在怀宁县江镇镇民族村,得知自家院墙存在遮挡视线的交通隐患,老党员应柏林主动让出自家20多平方米的自留地修路,村民应结干拆除老厕所为通往休闲广场的道路让路,村民应满平让出60平方米的自留地为村庄建设休闲广场……

    怀宁县小市镇四联村饮马组老村医谢家兵的老宅基地,紧挨着入组的必经之路,在建设和美乡村过程中要拓宽,便主动把老房子拆除,搬到别处去居住。如今,谢家兵的老宅不见了,原本只能人走的羊肠小道变成崭新的水泥路,路旁绿树成荫。而另一村民谢家胜家的院墙向里缩了四五米,院外绿油油的草坪、整齐的花坛,来往的人群络绎不绝。

    “组里环形路终于通了,我要为程贤水捐款修路点个大大的赞。”怀宁县马庙镇曹坦村向阳组村民程多海逢人就说。程多海所说的道路,指的是向阳组环形路,这条长1.3公里的村庄道路因资金问题一直耽搁未修,成为42户村民的一块“心病”。远在贵州做生意的程贤水听说家乡修路缺钱,便一次性捐助27万元,还暂时丢下贵州的生意,返乡参与路线测量、路坯调直、软基路段加固。“能支持就支持,尽点力而已。”程贤水说起捐款修路的事,显得非常谦虚。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怀宁县群众将礼让、以和为贵等传统美德诠释得淋漓尽致。

 

    湖北汉川市城隍镇 打好文化“组合拳”,赋能和美乡村

    ◎ 刘晓平 龚翠霞

    阡陌织锦绣,乡村展新颜。近日,走在湖北省汉川市城隍镇的乡村小道上,环境干净整洁、村居错落有致,一幅村庄美、村民富、乡风好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近年来,汉川市城隍镇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打好文化组合拳,着力加强阵地建设,提升群众文化素养,激活和美乡村建设新动能,擦亮和美乡村的幸福底色。

    整合资源,加强阵地建设

    打造村级文化阵地。结合共同缔造幸福生活、乡村振兴、基层党建等工作,城隍镇充分整合资源、完善设施、提升服务,高规格打造了幸福河村、团聚村、勤劳新村等一批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文化服务阵地。

    幸福河村文化服务阵地占地总面积6000平方米,包含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明实践广场、群众娱乐健身长廊、数字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多功能厅,集政策理论宣讲、文化志愿服务、科技培训服务、文明风尚培育等功能于一体,聚焦环境整治、交通安全、孝老敬老、移风易俗等,开展“村晚”文艺汇演、春节“百家宴”及“清洁家园 广场夜话”“邻里守望 互帮互助”“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活动,丰富活跃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

    城隍镇农利中心小学致力于孝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设置了孝心墙、孝心坛、孝心橱窗,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受到孝文化的熏陶。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融入孝文化元素,讲述孝文化故事,学校开展“孝亲敬老小孝星”评选、一封家书表孝心、参观孝文化公园、敬老院献爱心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孝文化的理解。学校还设立了“孝行之星”“孝心之星”等荣誉奖项,利用微视频宣传、激励学生践行孝文化。

    位于城隍镇邹家河村的家春秋应急社会科普教育基地,配备了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多媒体技术方面的设备,近两年来面向社会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心肺复苏培训、紧急逃生演练以及消防灭火操作、未成年人防溺水应急救援等活动百余场。

    凝聚力量,丰富精神生活

    吸纳本土人才。城隍镇建立了村级文化人才资源库,广泛吸纳乡土文化人才、各领域专业人才、乡贤、“五老”、榜样人物等百余人,参与文化服务等活动。

    汲取榜样力量。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城隍镇坚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好婆媳”和“最美乡贤”等系列评选表彰活动,激励村民向身边典型学习,争当模范。

    做好宣传引导。利用湖北日报客户端、云上汉川等线上平台,广泛宣传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效、镇村发展的新变化和本地典型人物事迹,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精神文化生活与美好环境是相辅相成的。在打好文化组合拳之时,城隍镇以“最美庭院”评选为抓手,发动创建“美丽庭院”,让庭院“小美”点亮乡村“大美”。

    每当夜幕降临,城隍镇幸福河村的文明实践广场经常是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人们在此跳广场舞、散步、拉家常等,一派祥和的乡村生活景象。“以往大家每晚看看电视,就早早睡觉了,文化生活几乎是空白;现在,大人小孩一起运动、散步、聊天,邻里亲近了不少。”一位村民乐呵呵地说。

    如今,在城隍镇各个村庄,环境美了,村民的钱袋子富了,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了,多方面的变化,绘成当地多彩的生活画卷。

 

    陕西宜君县尧生镇英家塬村 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绘就和美乡村

    ◎ 田亚南

    前不久,笔者走进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尧生镇英家塬村的果园里,发现红彤彤的果子挂满枝头,弥漫着浓郁的果香。一条条干净平坦的柏油路通到村民家门口,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令人眼前一亮,绿植花卉点缀在房前屋后,三五村民在门前悠然闲坐,拉着家常。

    “以前村里垃圾随处可见,现在的道路既宽敞又干净,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垃圾桶,还有专人定时清理,环境变美了,我们住着也舒心。”谈起村里的新变化,村民王小红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近年来,英家塬村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刷新乡村“颜值”,多元化发展乡村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和美乡村,让村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英家塬村位于宜君县北部塬区,下辖3个村民小组,共146户514人,主导产业为玉米和苹果种植。今年,英家塬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扎实开展政策宣讲、道德讲堂、科学普及、法律宣传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落实处、见实效,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持续焕发文明和谐新气象。

    “我们积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人居环境整治,除了主导产业,还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大力发展肉牛、生猪等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英家塬村党支部书记樊琳琳说:“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党建引领、优化环境、发展产业等举措,推动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努力打造生态优美、卫生整洁、文明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让乡村‘颜值’更高,让村民的生活更幸福。”

    从“小家美”到“全村美”,从“一处美”到“处处美”。目前,英家塬村建成生态涝池1个,改造排水渠827米,硬化巷道2300平方米,建成晾晒场2500平方米,新建公共卫生厕所1个,实现了水电路网全覆盖;建设法治文化广场2个,标准化卫生室、幸福院、交通安全劝导站等配置齐全,还设置了应急避难场所3处,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显著提高。如今,英家塬村既美化了“面子”,又充实了“里子”,一幅村美、人和、共富的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构筑消防屏障 守护和美乡村

    建设和美乡村,消防安全同行。随着冬季到来,森林防火进入重要时段。为有效预防和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贵州省施秉县白垛乡严格把控消防安全每一环节,扎实推动冬季森林防火工作,守护和美乡村。该乡在林区主要道路、入口及关键点位,设立8个森林防火执勤站点,配备65名专职值守人员,实行24小时全天候值班制度,严格执行“先登记后进山、火种必收缴”的规定。在加大人工巡视力度之外,还通过无人机进行辅助监测、巡航喊话,确保监控无死角。图为森林防火值守人员正在开展巡视工作。  邹鲜 摄

 

当前:4版(2024年11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