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 流量大潮下的冷思考

 

    编者按

    近日,来自湖南怀化名叫李晓华的发型师抖音账号突然在网上爆火,因为“听得懂话”,收费也很亲民,被很多网友称为“人民理发师”。李晓华的走红不仅让自己的技术与才能被更多人看见了,也让自己的家乡怀化被全国人民看见了。当地相关部门捕捉到这一机遇,积极展开行动接住这一波泼天流量:连夜翻新道路、增加基站、免费接送、免费提供水和当地美食……李晓华的门店成了人流聚集的“怀化5A级景区”。

    事实上,近几年,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开封“王婆说媒”、菏泽郭有才、哈尔滨“冰雪城”等,或因美食或因素人网红或因口碑而一夜爆火的人或城市轮番登场。

    “流量”影响着公众话语的内容和价值取向,重塑了社会生产的渠道和方式,形成了新的市场逻辑和新的治理逻辑。流量的加持造就了网络传奇和“草根”逆袭,然而过分热衷网红和流量增长而背离初衷,也可能要承受巨大风险和反噬。在追求流量的同时,如何同步规范秩序、促进社会治理等值得深入思考。本期话题就此展开探讨。

 

    文旅篇

    拼产品比服务 景区引流不能“撒野”

    ◎ 张全林

    国庆假期,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在四川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九皇山景区的特殊旅游体验。视频里,一群年轻人在林地里对“野猪”围追堵截,最后成功抓住一头。视频最后,是一桌好菜。随后,这一徒手逮猎旅游项目引发更多关注的质疑。

    舆论发酵后,九皇山景区回应称,所谓野猪实为野猪与家猪的杂交品种,“野兔”“山鸡”则为人工饲养的比利时兔、环颈雉。尽管洗去了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的干系,但公众质疑不断。有媒体质疑景区徒手逮猎旅游项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也与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相悖。九皇山景区运营方日前表示,将立行立改,取消徒手逮猎旅游项目,对景区内的杂交野猪将依法依规处理。

    据北川县文旅局介绍,为增加游客体验感,九皇山生态旅游公司结合当地羌族群众狩猎、杀年猪的习俗,开发了徒手逮猎项目。

    纵观此事,景区当初想出这个点子时显然忽略了徒手逮猎的危险性。而且该项目违背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社会价值导向。发展文旅业,要把法律法规放在前面,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社会效益,不能啥招儿能揽客赚钱就出啥招儿。

    旅游不光要玩得过瘾,还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类似逮猎这种项目,向社会传递的是跑偏的价值观,诱导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产生不良意识,会影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价值取舍。景区虚构野猪,搞徒手逮猎,只能引来一股“野流量”。兴许在无意中,还鼓励了人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既然可以掏钱去景区体验逮野,就不妨直奔免费的深山老林。这种怂恿和诱导,脱离揽客本意,危害更为深远。

    文旅要破圈,还得多干老实活;单靠猎奇,并非文旅发展的长远之道。随着消费者对于旅行体验感的需求不断增强,靠简单“造奇”博眼球,有可能一时出圈,但终归难以享利长久。

    景区的实力在于能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文旅产品和配套服务,流量才能转变为“留量”,获得长久的知名度、美誉度。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中长期规划、公共服务、产业投资、项目建设,而不是想方设法炮制网红,搞碎片化的出圈。

    目前来看,一些景区基础投入不足、长期规划不明,才是挥之不去的痛点。如果旅游资源平庸,与周边景区旅游产品又存在一定同质化,特色不鲜明,一门心思玩野路子,只能落入恶性循环。

    九皇山景区的旅游资源,以自然风光和少数民族风情见长,这才是旅游业开发不尽的宝藏。在研学、旅居等文化体验类旅游方面,深入挖掘本地资源,开发更富特色与底蕴的旅游项目,才是长远之计。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网红效应,但“网红”不能成为一个景区唯一的标签,毕竟一时的出圈尚不能决定未来的前景。这需要建立文旅发展长效机制,以引流为契机,完善商业环境、公共服务,增强交通、住宿等城市管理和服务的长效供给能力,只有这样,才有长红的可能。

 

    服务篇

    真诚服务年轻人的“流量” 可以更多些

    ◎ 张忠德

    日前,万岁山全国媒婆大赛总决赛落幕,开封“王婆”赵梅获得一等奖,奖金100万元。话题登上热搜榜,又一次引发网友热议。

    今年3月,河南开封万岁山景区相亲节目“王婆说媒”走红网络,节目中的“王婆”扮演者赵梅因提倡真诚交友屡次出圈。随着“王婆说媒”爆火,61岁的“王婆”饰演者赵梅也因诙谐幽默的主持风格和高超的控场能力而人气飙升,景区的游客数量也持续上升。

    “王婆说媒”爆火,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下社会年轻人的婚恋观发生的变化。相亲,是中国传统婚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今,“王婆说媒”却让这个古老行业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年轻人争相追捧的“新式媒人”,实质上反映了年轻人婚恋观的转变和对于新型社交方式的追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的社交圈子愈发狭窄,而网络则成为他们拓展社交、寻找另一半的重要渠道。“王婆说媒”恰好迎合了年轻人的这一需求,不仅提供了一个线下相亲的平台,更通过网络平台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和参与。

    “王婆说媒”之所以能够爆火,还在于其成功抓住了“流量密码”。年轻人对于新鲜、有趣、有话题性的事物有着天然的敏感度。开封“王婆说媒”通过精心策划和包装,将传统婚恋模式与现代社交媒体相结合,从而打造出了一个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婚恋品牌,这种独特性正是“流量密码”。加之“王婆”扮演者赵梅诙谐幽默,在表演中金句频出,她说,“不去交往,你永远遇不到对的人”“勇敢表达爱并不丢人,不要畏畏缩缩”,这些也成功打造了“王婆”的个人IP。

    “王婆说媒”的爆火并非偶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王婆”尊重每一位年轻人对婚姻的见解,能说到年轻人的心坎儿上。真诚就是必杀技,大家喜欢的就是这份真实。如今,年轻人的婚恋观愈发开放多元,他们更加注重个人的成长和自由。“王婆说媒”所提供的相亲服务,不再是单纯地为年轻人安排婚姻对象,“王婆”表演时,游客笑的笑,起哄的起哄,轻松自在。游客慕名而来,游玩了景区,也分享这份简单热闹的快乐。

    “王婆说媒”的走红,更让我们看到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创新力量。有网友表示“旧时风俗亦有其独特之处,值得欣赏与思考”。在保持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包装和推广,可以让传统行业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东西”大有市场,61岁的“王婆”在工作中热情饱满、专业敬业,让她焕发出吸引人的光彩。

    在缤纷多元的世界里抓住“流量密码”不是易事,更难的是如何同时保持内容的质量和深度。开封“王婆说媒”的成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案例和思考空间。希望“王婆说媒”这种真诚服务年轻人的“流量”能够好好地继续做下去。

 

    创作篇

    对唯流量论坚决说不

    ◎ 胡蔚

    一段时间以来,文艺行业对明星效应有着过度追逐和过分依赖,尤其是在大众文艺领域,明星所附带的流量效应往往能够决定一部作品的上座率,但由此衍生的流量至上导向,重个人不重作品、重颜值不重价值、重热度不重深度的倾向一度泛滥,文艺价值和社会效益被迫给商业价值、经济效益让道,导致文艺创作背离逻辑和规律,扰乱行业秩序甚至败坏社会风气,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中就明确,坚决反对唯流量论。

    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文艺创作、视听空间,才能正本清源,净化行业生态。文艺作品的真正价值在于内容、在于思想、在于深度,文艺工作者的表演能力与个人魅力虽然重要,但绝不是全部。如果作品的剧情空洞、内容粗浅、形式陈旧,那么再好的演员也无法撑起,观众也不会买账。况且还有一些流量明星只看重自己的形象与人设,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磨砺演技、锤炼品质上,拍戏时台词对口型,拍戏靠替身,想方设法追求流量、不计手段牟取利益,不但拉低作品品质,也损害演员名誉和行业口碑,百害而无一利。

    很多优秀的精品力作,并没有一味追求明星和流量效应,比如《士兵突击》《潜伏》《闯关东》等经典,演员在出演之时并没有太大的名气,而是通过认真的态度和精湛的演技,塑造出了一个个经典人物形象,打造出剧情饱满、人物鲜活、内容深刻的好作品,完全是凭借出众的艺术水准赢得了观众的认可,展示出文艺作品的真正成功之道。如果一味追求通过明星展示、“粉丝”聚集等方式获得流量和收益,那么就会让文艺创作沦为市场投机,助长粗制滥造、畸形审美之风。

    唯流量论损害的不仅是文艺作品品质,更会给演员自身形成不好示范,尤其是让年轻演员放松艺德修养,忽视演技锤炼,过分追求流量所带来的名利,甚至做出失德失范乃至违规违法之事,造成极其不良的社会影响。无德不足以立身,更遑论立业,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只能是妄想,文艺工作者的名气越大、身上的光环越多,越要加强自我修养,提升道德品质,给社会大众带好头尤其是给年轻人作好示范,真正能够潜下心来,用优异演技回馈大众,用高尚品格引领风尚,还文艺行业一个清朗的环境。

 

    品牌篇

    “小地方”拿什么接住年轻人“奔县”的“大富贵”

    ◎ 王琦

    目前,一股“奔县”热潮正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逃离都市的喧嚣,奔向那些风景如画、氛围闲适的县域小城。这一现象不仅激活了县域旅游市场的潜力,也为这些小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如何接住这股“奔县”的泼天流量,将其转化为持续的发展动能,是摆在各地面前的重要课题。

    要接住这股流量,首先要深入了解年轻人的旅游需求和消费习惯。与过去传统的旅游模式不同,如今的年轻人更加注重旅游的体验感和个性化。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游览名胜古迹,而是更倾向于寻找那些能够带来独特体验、满足心灵松弛需求的旅游目的地。因此,县域小城需要紧扣年轻人的这些需求,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其次,要善于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做好旅游营销和推广工作。在社交媒体盛行的当下,游客既是体验者,也是内容的创造者与传播者。县域小城可以通过与网红、旅游达人等合作,开展一系列线上线下营销活动,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还可以借助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形式,将当地的自然风光、特色美食、民俗文化等展示给更多潜在游客,激发他们的旅游兴趣。

    此外,县域小城还需要在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旅游服务是影响游客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县域小城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只有让游客在旅途中享受到舒适、便捷、贴心的服务,才能让他们真正爱上这个地方,并愿意向更多人推荐。

    最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县域小城还需注重旅游与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特色,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地方文化氛围。

    以浙江的安吉和象山为例,通过打造乡村咖啡、海洋运动等特色旅游项目,两地成功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这些项目不仅满足了年轻人对独特体验和心灵松弛的追求,也有效提升了当地的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重要的是,这些特色项目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紧密结合,实现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要接住年轻人“奔县”的泼天流量,县域小城需要紧跟旅游市场趋势,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和服务,加强营销推广和服务提升工作,并注重旅游与生态、文化的融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小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旅游业的持续繁荣和发展。

 

    治理篇

    共同发力,不让引流乱象消耗善意

    ◎ 王军荣

    据媒体报道,外卖骑手家庭遭遇重大变故,无奈带着孩子送外卖;三单全白跑,还摔了两跤,骑手崩溃大哭;女骑手深夜送餐,车辆被盗后大哭……在短视频平台上,这些“外卖骑手”的遭遇赢得诸多网友的同情,然而,这些视频都被媒体或警方证实是博主利用“骑手人设”摆拍的虚假视频。

    假扮骑手卖惨来吸引关注和流量,等到流量积攒到一定程度,就通过流量广告获取收益,或者直播带货,这是假扮骑手卖惨营销的常见手段。近些年来,在短视频平台上,卖惨已然成为博取流量的典型套路之一。从“哥哥考上北大弟弟辍学卖苹果”到引起全网热烈讨论的“凉山孟阳摆拍卖惨”事件,再到当下的“外卖骑手带着患病儿童送外卖”等,卖惨的形式未曾改变,利用大家的善心来牟利的本质也始终如一。

    利用网民的善良,欺骗网民的感情来获取流量,不但给认认真真跑单挣钱的骑手带来伤害,而且可能造成信息混乱,致使真正有困难的人难以得到帮助。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博主、网红在卖惨营销中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这已然涉嫌违法犯罪。

    整治类似假扮骑手卖惨营销博取流量的乱象,迫在眉睫,而且需要各方共同发力。首先,短视频平台应当通过优化技术手段,强化对短视频内容的风险管控,提升对不实信息、恶意炒作内容的识别速度。其次,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再次,要强化对网络平台的监管,督促平台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对通过制造虚假内容博取流量的博主或团队的惩罚力度。社会公众也需要提高警觉,增强辨别能力,共同守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市场环境。

 

    心态篇

    面对流量诱惑 守住本分和本心

    ◎ 黄祎鸣

    去年6月,跳桥救人的外卖小哥彭清林火爆网络,“吸粉”40余万。今年,被称为“英雄”的他选择再次戴上头盔,做回外卖小哥;近日,一段“理发师剪发”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身处流量中心的发型师晓华接受采访时说,不认为自己的剪发技艺超越其他理发师,更不希望被捧得太高。“自己几斤几两心中有数。”她表示,等热度过去,只想老老实实继续剪头发。

    当今,一夜爆红的事件屡见不鲜。彭清林的故事让人感受到流量背后的巨大吸引力。作为一名外卖小哥,他因为跳桥救人一夜成名,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和尊敬。按理说,成为“英雄”不仅能带来名利,更能给个人带来莫大的自豪感和“优越感”。然而,彭清林却用实际行动证明,他并没有被流量和荣耀所迷惑。在享受过流量带来的热度后,他毅然选择回归自己的本职工作,继续做外卖小哥。

    彭清林的选择,正是面对流量保持清醒自我守住本心的写照。对他来说,网上的流量和夸赞并非生活的全部,甚至不能替代他内心的坚守和对生活的责任感。流量固然能带来财富与荣光,但如果过度沉溺其中,往往会迷失自我,甚至让人脱离最初的初心。“英雄”光环背后是常人的生活与责任,他愿意继续做普通人,做自己。

    晓华的故事则进一步揭示了流量带来的另一面。作为一名理发师,晓华并没有因此感到骄傲,她知道自己不过是众多理发师中的普通一员,自己的剪发技艺不比其他人强多少,何况外界对她的过高评价也给她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她希望等热度过去后,能够重新回归理发工作,而不被过度塑造,成为“人民理发师”。

    晓华的态度表明了流量对普通人的巨大冲击。她不希望被过度包装,而是希望在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做原本的自己。这种对流量的理性态度,正是许多人在面对“突然走红”时应该借鉴的智慧。

    然而,许多人在面对流量的诱惑时,往往失去了对自己真实的认知,开始变得盲目自大,认为自己比他人更特别,逐渐膨胀跑偏。更有甚者,在一些人身上,一时的流量似乎带来了更多的虚荣心,他们开始自诩为社会的“明星”,忽略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例如,一些网红和自媒体博主,靠制造话题、炒作个人形象,甚至通过虚假内容“割韭菜”,无所不用其极地追求流量的增长。还有人打着公益的旗号,实则是为了商业利益进行虚假包装。这样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公德、严重影响了公众的价值判断,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然而,流量并非一定要与负面价值观相挂钩。如果个体能够理性看待流量带来的影响,像彭清林和李晓华一样,将其作为一种展示自我和服务社会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那么流量就能转化为积极的动力。他们并没有被流量所迷惑,而是保持了对自我的清晰认知,坚持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在日常中尽职尽责,传递着正能量。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时刻成为流量的中心。如何面对流量、如何在流量面前保持自我,才是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彭清林和李晓华的选择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启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始终守住初心、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才能在浮躁的流量潮中站稳脚跟,走得更远。流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流量的洪流中,不被裹挟,坚守属于自己的那份真实与纯粹。

当前:A3版(2024年11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