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关注期待什么,就探索推进什么
——北京市大兴区观音寺街道福海佳园社区着力打造居民幸福新生活
◎ 杨澜

 

社区工作人员与居民拉家常解难题。(大兴区观音寺街道供图)

 

    编者按:

    为全方位展现首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10月29日,首都文明办组织由媒体记者、网络新媒体平台代表、专家学者、各区文明城区创建宣传工作负责人、“北京榜样”和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探访团,启动了2024北京创城精品线路媒体探访活动。在将近1个月的时间里,探访团围绕“城市焕新”“和谐家园”“文化交融”“城乡交响”和“生态文明”5大主题,深入16区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全面展现北京文明城区的风采。即日起,本报在“创建文明城市  共筑首善北京”栏目推出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北京文明城区创建依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敬请关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怎样让社区居民充分享有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生活品质?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往往因为“众口难调”而难以解决。

    为此,北京市大兴区观音寺街道福海佳园社区以百姓关注、期盼为发力点,全力打造“邻聚福海 共享佳园”党建品牌,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持续激发党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有效破解基层治理的难题,着力打造居民幸福新生活。正如福海佳园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月圆所说,“群众关注期待什么,就探索推进什么。”

    老街坊重聚有了新空间

    在观音寺街道福海佳园社区“邻里议事亭”,时常看到街坊、物业代表、社区工作人员围坐一处,热络“开聊”。

    开场时,社区工作人员会率先提出近期大家都热切关注的问题,比如社区环境、惠民举措,抑或是邻里矛盾。围绕这些问题,居民们纷纷建言献策。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不仅有了解决办法,邻里相亲相爱、守望互助的温暖氛围也在大伙儿心间荡漾开。

    “这样的形式非常好!大家坐在一起,像‘拉家常’一样,很多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整个小区也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了!”观音寺街道福海佳园社区居民张大爷欣喜地说。

    观音寺街道福海佳园社区是原海户新村回迁定向安置社区,街坊邻居都搬进了楼房。“以前,我们住平房,都是街坊,现在虽然回迁进了楼,但是有了议事厅,我们以前的街坊邻居又能聚到一块儿,讨论社区事务,解决问题,没事的时候我们还能在这里唠唠家常。”社区居民王阿姨高兴地说。

    福海佳园社区依托社区活动室、休闲广场打造室内“邻聚力”议事厅和室外“邻聚力”议事亭,为居民提供活动、协商议事的场所。通过“7+1”走访机制收集民意,形成议题,引导社区党员群众来议事厅(亭)议事,共同解决群众诉求。截至目前,协商解决居民矛盾19件,安装无障碍扶手55个,规划建设非机动车停车区域62处,安装健身器材2套。
    为促进邻里交流互动,福海佳园社区还结合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项目,组织开展“聚邻日”主题活动34场,让居民感受到社区党支部的温暖。同时,社区还创新建立“一核多元”治理模式,完善“党+居+物+N”联动机制,汇聚物业、派出所、卫生服务站等力量,不断提升社区基层治理水平。

    “共享小屋”赋能美好新生活

    走进福海佳园社区一区2号楼一层面积30多平方米的“共享小屋”,在“共享物品区”摆放着熨烫机、家用梯子、婴儿车、小推车等供居民免费使用的物品。居民如有需要,随时都可以在这里借用。

    “共享小屋”里设置了“共享物品区”“置换物品区”“共情交流区”。其中“置换物品区”摆放着居民家中的闲置物品;“共情交流区”则摆放着居民交流的小黑板和留言本,记录邻里之间的暖心事。“‘共享小屋’的创意,缘起对基层治理模式的探索。”王月圆说,福海佳园现在小区租户有1250户,频繁的出租导致许多物品闲置,不少房东直接把物品堆放在楼道,但有些闲置物品恰巧是其他居民需要的,于是在今年6月,社区将一处闲置空间打造成“共享小屋”,促进了社区内资源的循环利用,增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

    “共享小屋”分为线下与线上两种模式。除了线下置换,线上“共享小屋”平台更是受到了年轻居民的青睐。他们通过平台发布和浏览闲置物品信息,进行在线交换,既环保又时尚。同时,线上平台还成为他们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平台。居民王女士感慨地说:“以前和邻居们都不怎么熟悉,现在通过这个平台,我们慢慢成了朋友,感觉社区就像一个大家庭。”

    为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福海佳园社区结合社区包楼机制,通过线上征集、线下宣传和日常走访,积极挖掘社区内的能人志士,组建6支由热心党员、居民组成的共享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安全排查、环境清理、邻里技能交流等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同时,福海佳园社区根据居民需求,结合新建社区特点,以美化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着力打造“共享环境”,增设自行车棚9个、便民座椅30把,设置公共晾晒区5个、共享花露水15处。

    重置空间变特色阵地

    为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满足不同年龄段读者的阅读需求,观音寺街道在福海佳园社区打造了24小时阅读空间,这里各类图书整齐陈列,其中包含党建、文学、儿童读物、绘本等多种书籍,阅读空间内还举办各种主题读书活动、文化沙龙,受到居民的欢迎。“我定期会来这里看书,这里书籍很齐全,特别方便。”社区居民王大妈说。

    为了让党建文化真正走进居民的生活,福海佳园社区还在“街坊路”两侧融入党建知识、廉政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创建文明城区等元素,打造红色“街坊路”,让党建文化成为居民日常行为的指南。同时,社区打造睦邻文化广场,充实阵地内容,设立文化景观小品2处,增设便民长椅3个,成为居民交流互动的休闲空间。

    近年来,大兴区在推进城区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围绕“建设高质量文明”主线,创新开展“四微五兴”专项活动,从“微实事”“微更新”“微客厅”“微笑脸”到“兴实践”“兴先锋”“兴风尚”“兴未来”“兴力量”九个维度广泛发动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以“绣花”功夫推进社区精细化治理,助推服务群众精准化和社区治理精细化,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创建格局。

 

当前:1版(2024年1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