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风光。 黎晓刚 摄
文明实践传递爱与暖、道德模范带动向上向善、文明创建常态长效……从城镇到乡村,从单位到家庭,湟水河畔,文明新风徐徐吹来,文明的力量春风化雨、沁润人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今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引导广大市民群众形成了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构建起热爱西宁、建设西宁、奉献西宁的共有精神家园。
多彩文明实践
为幸福生活“增温添暖”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惠民服务,一条条增颜值、提气质的实践举措……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犹如阵阵清风,温暖着人心,传播着文明,浸润着百姓的生活,成为西宁最鲜亮的底色。
“三中全会展宏图,辉煌画卷展眼前……”近段时间以来,西宁市广大农村社区用一场场互动宣讲、一堂堂带着“乡音味”的微党课,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送到城乡每个角落,让党的好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文亭文亭!你是我暖暖的家园,奔走在新时代的路上,各族儿女心连心……”近日,一阵动听而激昂的歌声从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传出。
“我们合唱团每年演出30余场,每次来排练的时候大伙都特别开心。在社区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合唱团团长王红梅的语气里充满自豪。
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刘翠青介绍,作为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化活动、文明实践、便民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让“小阵地”释放大能量。
在西宁,文明实践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是聚焦群众的日常“小需求”,以贴心服务收获了群众点赞,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成为居民家门口的“便民站”。
擀、抻、捏、揉、搓……走进城东区“东城·共富工坊”,面点师们或是行云流水地和面,或是精雕细琢地造型,通过“花儿卷卷”店面,23人实现了就业增收。面对群众的就业增收难题,城东区东关大街党工委组织就业专干、志愿者,通过走访、了解街道一些低收入家庭的就业需求,有效打通服务壁垒和信息堵点,推动增收就业实现“广泛覆盖+精准滴灌”。
“我们辖区内很多妇女做的家常面点食品很有特色,有好手艺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东关大街党工委书记张宏颖介绍,街道党工委出资成立了青海花儿卷卷商贸有限公司,注册“花儿卷卷”品牌商标,搭建就业平台。
不仅是“花儿卷卷”,自年初试点运行“东城·共富工坊”以来,东关大街党工委共征集有就业意愿的群众511人,滚动发布就业岗位651个,落实兼职双向匹配劳务订单290人。
沐浴时代新风,共享文明成果。截至目前,西宁市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177个,其中,中心8个、所76个、站109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西宁市注册志愿者近33.4万人,组建了25支市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各县区广泛吸收青年、乡贤、五老人员、退役军人、道德模范等,组建由县区委书记担任总队长的志愿服务总队,配置各具特色的“5+N”服务队3876支。
丰润道德滋养
榜样之光引领方向
只要天气不太差,总能在小区的林荫道上看到喻建华搀扶着妻子杨凤兰缓慢行走,妻子累了,他便小心搀扶她坐到轮椅上,推着妻子继续前行。
22年前,喻建华的妻子因跌倒导致残疾,生活无法自理。他不离不弃精心照料,让妻子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并从起初只能平躺卧床,恢复到情况最好时能自己推着轮椅下楼。今年7月,喻建华获评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走在西宁的街头,公交站亭上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等英雄人物公益广告牌赢得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广泛点赞。
西宁市将典型培树宣传作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有力手段,层层筛选、严格把关确定张璐璐、焦峥、张锦梅、孙万红等10名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广泛群众基础、强烈感召力量的“西宁榜样”,打造群众身边的“西宁榜样”主题公园1个、主题公交40辆,在全市范围内征集“凡人善举”图文作品,在唐道637、人民公园等地的4处地下人行通道建设“西宁凡人最美剪影”主题通道,用镜头定格一个个精彩瞬间,展示身边好人的最美形象,切实让市民群众在娱乐、生活和出行过程中,接受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的熏陶。
免费乘坐公交车100次、定点理发店免费剪发10次、县内定点旅游景点免门票……今年7月,西宁市大通县出台道德模范礼遇措施(试行),在健康、出行、文化等方面给予道德模范优待,旨在通过树立榜样引领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时代进步需要道德风尚的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力量的推动。西宁市打造“倾听夏都榜样故事”宣讲品牌,组建宣讲团,深入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城乡社区,广泛采用讲座式、访谈式、情景式、互动式等形式,将榜样故事送抵基层一线。
截至目前,西宁市共培育市级以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203人,2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人荣登“青海好人榜”,选树各级“新时代好少年”93人,推荐选树数量居各市州前列。
如今的西宁,凡人善举、平民英雄频频涌现,“崇尚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理念深入人心,凝聚起全社会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
坚持为民惠民
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走进地处城东区的苦水沟公园,环境优美,绿意盎然,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在此度假休闲。很难想象,这里曾是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环境,如今让百姓“苦不堪言”的苦水沟实现华丽转身,成为环境优美的生态沟、幸福沟。
精细化管理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西宁市合理规划配置公园、农贸市场等居民生活相关设施,新城功能不断完善。老旧小区改造、口袋公园建设、绿道建设、新增路侧公共停车位、适老化改造等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足、居住小区停车难等“房前屋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月31日,西宁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修订发布了《西宁市市民文明公约》,举止文明、移风易俗、低碳生活等倡导性内容写入公约,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和网络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体现在日常化、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走进西宁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话务大厅,电话铃声、键盘声以及话务员耐心的询问声此起彼伏。2023年,西宁市推出“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创新工作,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以12345热线及其他网络平台为主渠道,畅通“接、派、办、督、评、报、宣”等7个环节,确保群众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应,至今已受理群众诉求32万余件。
为让城市文明底色越擦越亮,西宁市深入挖掘展示“扛首责重实干,走在前作表率”的城市精神风貌,聚力打造“五个文化”,多措并举建设“书香夏都”城市品牌,着力培育文明“软实力”……
网络文明是新形势下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领域。西宁市坚持发展和治理相统一、网上和网下相融合,广泛汇聚向上向善力量,发挥网络平台、社会组织、广大网民等作用,共同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引导全社会提升网络文明素养,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西宁市围绕农村地区高额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突出问题,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主题宣传活动3600余场次,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文明,让城市更美好,让城市更有温度。在西宁,人人争做城市素质提升者、城市精神落实者、城市文明守护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已深入人心,市民以个人的小文明,成就城市的大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