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未成年人模式好用又管用
◎ 尹贵龙

 

    国家网信办此次编制发布的《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简称《指南》),在充分体现法律法规要求、系统总结有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成年人模式建设、运行和使用等全链条方案,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防线。

    未成年人模式即之前的青少年模式,是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接触不良网络信息的“防火墙”。从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模式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但也有一些漏洞和不足之处需要“打补丁”。据媒体报道,一些未成年人可能接触到的APP并未设置青少年模式;有的平台虽设置有青少年模式,但实际操作中未成年人却能轻易绕过限制进行游戏、充值;还有部分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为获取经济利益,想方设法架空青少年模式。

    此外,一些APP打开青少年模式后,画风过于低幼也为不少家长所诟病。此次《指南》坚持问题导向,在系统总结有效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覆盖范围由APP扩大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三重防线”。同时,细化了不同主体的具体建设任务,统一了“三方联动”“一键启动”等技术标准,为企业履行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提供具体指引,从而有效避免未成年人模式徒有虚名、沦为摆设。

    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作为一项技术保护手段,不仅要建好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还要让其“好用”“管用”。《指南》明确,未成年人模式入口应当设置在移动智能终端的醒目位置,满足用户一键切换需求。设置诸多鼓励性条款,引导企业在现有保护措施基础上,主动提供优质内容,上线远程管理、使用报告等功能,优化用户体验。“超时暂停”“夜间停用”等多种默认设置,更是最大限度降低使用门槛,提升使用效率。

    未成年人模式是保障未成年人安全上网的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主体多、领域广、技术复杂,需要持续推进、不断优化。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模式保护作用离不开各方努力。一方面,相关企业、平台要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支持更多适宜未成年人使用的应用程序接入未成年人模式,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另一方面,提高未成年人媒介素养、时间管理和信息辨别能力,学校、家长、社会都应同心同向,努力多些“手把手”的示范和“心贴心”的陪伴。

 

当前:1版(2024年11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