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
——北京市海淀区探索以河流为核心建设城市生态绿廊
◎ 宋敏

 

    远望清河之洲滨水绿廊公园,两岸的花草树木俯仰生姿,湖面上倒映着蓝天白云,呈现出别样的层次美;近看河道里,群鸭在水中欢快地嬉戏,河岸上,三三两两的市民在风景画廊里或慢跑或骑行或遛弯儿……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面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有着北京市海淀区“金腰带”之称的清河,正在探索以河流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绿廊引领城市有机更新的全新模式。清河之洲就是两岸综合整治提升行动7个节点中的先行示范区,其围绕生态优先、文化复兴、活力塑造三个方面进行整治提升,着力打造具有海淀特色的生态人文、科创、商业相融合的水岸经济活力绿廊,实现“人、水、产、城”相结合的城市蓝绿格局。

   共享蓝绿交织的生态景观

    “有水就有灵气。这里环境好,卫生也好,在这里运动心情自然也好了。”市民张玲只要有空闲时间,就会来到河边的栈道上练习八段锦。在她的记忆中,曾经的清河是浑浊的,上面浮着水草,还泛着白沫儿。而如今,水清岸绿景美,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水环境改善带来的幸福感。

    “治理前的清河是典型的两面光河道,仅能满足防洪排水功能,水生态状况比较差,难得的城市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海淀区市政服务集团公司公园运营专班副主任封蕾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清河沿河棚户区腾退,海淀区持续扩大便民亲水空间,于2020年启动了清河两岸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编制“清河七龙珠”滨水绿廊行动计划,计划构建清河之源、清河之湾、清河之洲、清河之埠、清河之驿、清河之滨、清河之澳七颗龙珠,把11.6公里的海淀段清河整体打造成韧性安全的蓝绿廊道、古今辉映的文化廊道、科创引领的功能廊道和健康宜居的活力廊道,将河道的防洪功能与生态、休闲、文化便民等功能相结合。2023年10月“清河之洲”滨水绿廊公园率先建成开放,以河道复兴带动城市更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更新实践行动落地见效。“清河之洲”也成为“清河七龙珠”的样板园、示范园,也是海淀区第一个完全实现蓝绿融合的滨水绿廊公园。

    “公园+文化”嵌入百姓生活

    免费借阅图书、文创美食、摄影展览……多姿多彩的文化元素在这里交织碰撞,让市民在不经意间邂逅美好生活。在推进清河之洲滨水绿廊公园建设中,海淀区以三山五园文脉为引,以文化艺术为序,将多种文化元素融入公园提升和建设中,探索“公园+文化”等创新实践,举办文化体验活动,不断完善公园的服务功能,开启了一幅有声有色且独具海淀韵味的公园长卷,让市民在逛公园时也能感受文化内涵。

    公园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节气等内容,举办首届花朝节、端午国韵风华游园会、七夕国风姻缘会、国风中秋夜等多场文化活动,通过植入非遗市集、国风表演、昆曲演绎等多元内容,融合公园古风特质,营造出时空交错的沉浸式文化互动体验。

    为提升园区文化体验,海淀区市政集团利用公园配套服务空间,筹划打造了“之洲图书馆”“之洲艺术厅”的复合文艺空间。“之洲图书馆”内设置了“三山五园”图书专区,所有图书均可供市民游客免费翻阅;“之洲艺术厅”现以摄影作品展出为主,作品供稿来源于市民与志愿者,画面内容均取景于公园。在公园的经营空间内,推出了如“清河茶点”“黑天鹅咖啡”“桃花扇”冰淇淋等专属清河之洲的特色产品,将公园文化融入公园生活,让游客在徜徉文史、品山望水时也能唇齿留香。

    同时,为丰富公园群众文化生活,海淀区市政集团组织举办“我是清河之洲大明星”活动2场,以招募征集的形式邀请群众参与演出表演,将舞台交给百姓,增强群众公园归属感;区总工会携手区市政集团组织开展了“露天电影大放送”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已成功放映3场。

    活力塑造提升公园烟火气

    为聚焦海淀区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园配套服务,提升公园烟火气,海淀区通过组建专业团队,集中整合集团固废、生态、环境、路政、园林五大主营业务板块资源优势,致力打造文化与科技交融、品质与体验兼具、全龄友好、可持续运营的海淀城市公园生活样板。

    与此同时,海淀区创新管理方式,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搭建城市志愿服务平台,招募全年龄段志愿者,相继开展了“保护黑天鹅,我们在行动”“稻田区农耕劳动”“扫雪铲冰应急处置”“知洲书屋图书管理”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共同维护公园建设成果;利用“大家商量着办”协商机制,定期邀请周边居民、游客代表、志愿者及相关单位研讨议事,让社会群众参与公园管理,让公园管理更“接地气”。此外,还召开“大家商量着办”第一期、第二期专题协商会,聚焦园区安全、活动保障及文明游园等问题,以为民办实事为切入点,共商共议“家务事”,将“大家商量着办”机制落到实处,经过深入讨论,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与具体举措,并及时将协商结果向公园游客公告,不断增强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

 

当前:3版(2024年12月0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