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之余,偶到火炉旁取暖,但总觉得还是有诸多的凉意。遥想起儿时的冬天,那些温暖似乎可以融化整个寒冬。
记忆中,童年的冬天比现在要冷得多,那时没有羽绒服、羊毛衣。整个冬天,就只穿母亲用手工做的棉袄,里面衬一件缝补过大孩子穿过的单衣。虽然穿得不多,却不觉得冷。成天疯玩的我们把寒冷置之度外。每到课后,我们走出“泥围子”来到泥操场,排成一列,挨挨挤挤,做“挤油”的游戏。老师也加入我们的行列,他站在最前面,大声数着:“一、二、三——”我们便奋力向他身上挤去。老师的力气可真大,他像一棵巍然屹立的大树,纹丝不动。正当我们大呼小叫,想把老师挤倒时,老师突然一抽身,没提防的我们,呼啦啦倒下一大片。“谁叫你们警惕性不高的?再来!”又是一番激烈的“挤油战”,欢呼声响彻校园上空。记得更有趣的是有个叫寿娃子的男孩力气大,他来学校时带来一根粗实的抬石头用的竹篾制作的绳子,与我们拔河,也许同学们记住了老师的招数,每次他独自与孩子们拔河时总把他弄得“仰面朝天”,孩子们在一旁拍手称笑。
假日里,父母阻难不住,我们往往起得更早,只要听到一个叫兵胡子的小朋友在学“擀面烧馍”的鸟叫声,我们自然知道是邀约了一起到山中去寻找冰珠儿取乐,有时候到房屋附近的冬水田击破冰块制成圆形做铁环转圈……早饭后,父母是要给我们安排任务的,割草喂牛呀,拾松毛做引火用呀……干活时饿了,就到空地里去寻找遗漏下的红薯,我们在空旷地上挖一个小坑,点燃枯叶,再将拾到的红薯扔到柴火上烤,并不时用小木棍拨弄翻烤。不一会儿,便飘出烤红薯的清香,拍掉表面的黑灰,放进嘴里狠咬一口,啊,又香又甜。
冬季夜晚烤火时,父亲给我们讲了很多警示,如邻村胡家与刘家两户人烤火之后,没有做好灭火处理,引发了火灾,住宅化为灰烬,经众邻支援盖起茅草屋入住……父亲给我们讲得多,也特别细,让我们懂得了很多冬季烤火的安全知识,掌握了不少自救自护技能。
冬日最暖的时候,是夜晚全家围着火堆而坐。雀鸟归巢,这时煮好晚饭的母亲把灶膛还在熊熊燃烧的柴火,小心翼翼地用火钳夹起放进一个不能使用的铁锅做的火盆。吃完晚饭,大家围坐在火堆边,父亲考查我们的学习情况。母亲穿针引线,把我们穿破的衣服进行缝补。有时父母给我们讲孙康“映雪读书”、匡衡“凿壁借光”等勤学励志的故事,把我们听得如痴如醉,甜美的故事伴我们度过了那些清贫困苦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