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市深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学校少年邮局开展爱国主义邮票展、开展《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基地的故事》讲座、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佩戴红领巾……前不久,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胜利路小学“红领巾爱祖国·争做新时代好队员”区级示范活动现场,少先队员们接过队旗,接受嘱托,全场响起“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铮铮誓言。
这是西宁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的一个场景。近年来,西宁市积极把未成年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不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力护航未成年人成长。
用思政课“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是“树人”的前提,“树人”是“立德”的目标。西宁市坚持以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近日,在西宁市第十四中学高一某班的教室里,学生正在思政课教师赵永华的带领下,深入学习党的先进思想。赵老师的讲解深入浅出、语气铿锵,学生则听得认真专注。
“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是上好一堂精彩的思政课的必备基础。”赵永华说,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保持政治清醒,保持家国情怀,只有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才能在一言一行中,给予学生以信仰的感召和方向的指引。
近年来,西宁市始终以革命故事助力“大思政课”建设,培训“小红星”讲解员66名,统筹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泛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同时,先后聘请79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担任校外思政课辅导员,开展入校宣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让“新时代好少年”发挥精神引领作用
“新时代好少年”年龄虽小,却志向远大,向上向善,热爱公益。
2023年,西宁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张德健获评“新时代青海好少年”。2022年,他途经当地北川河时,看到一名小孩落水,便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施救,用实际行动展现出舍己救人的高尚情怀。
在西宁市,像张德健一样的“新时代好少年”还有很多,赵思蓓、朱轶凡、马子怡、陆淏辰、雷泽洋等获得“新时代西宁好少年”称号。截至目前,西宁市累计推选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3名、“新时代青海好少年”10名、“新时代西宁好少年”80名。
为发挥“新时代好少年”的精神引领作用,西宁市在校园、公园广场、居民小区公共区域等显眼位置,发布“新时代西宁好少年”事迹公益广告,引导广大未成年人接受“好少年”们的熏陶。
观看红色教育影片;学唱革命歌曲;讲述红色故事;举办红色诗文诵读演讲活动……在西宁红军小学,学校将红色基因融入校园文化,从2018年7月开始陆续培养出44名“小红星”宣讲员。每逢寒暑假和节假日,“小红星”宣讲员都会到西路军纪念馆,与专业讲解员开展“小手拉大手”系统培训、义务讲解,小小队员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育人环境“内外兼修、城乡并重”
绿叶、红花、粉墙、黛瓦……近日,笔者走进西宁市二十一中学,发现其徽派建筑风格与周围建筑风格相比,显得与众不同。在该校3585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中,乔木、灌木、草坪高低错落有致,湖中的绿头鸭、黑天鹅自由自在地游着,广场上的孔雀正在闲庭信步……通过这些细节,该校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播撒到孩子们的心田。
西宁市二十一中学还通过实施“1-1-1-N”工程,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们要让每一个孩子有一个兴趣、每一个孩子有一个特长、每一个孩子有一个团队,而且要让每一个孩子有N个朋友作为精神寄托。”该校教导处主任赵海龙介绍,每个孩子可以充分使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去满足他的兴趣、发展他的特长、组建他的团队、满足他的个性需求,从而让每个孩子更加阳光自信。
在乡村,西宁市近年来争取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转经费61.5万元,以此带动全市41家乡村少年宫开展建设修缮、设备购置、师资培训等工作,累计开展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体育健身、非遗传承等活动2.55万余场次,着力提升了乡村学生的综合素质。
立德树人,花开有声。西宁市通过坚持和加强党对未成年人工作的领导,及时调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领导机构,按年度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工作会议,健全“党委领导、党政齐抓、文明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培养出一批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