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活动中群众乐欢颜。
文明交通劝导员倡导交通文明。
红领巾志愿讲解活动启动仪式。
红领巾讲解员讲解现场。
获评2024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的凌国青。
文明,于一座城而言,是最好的名片,亦是最美的底色。与文明同行,四川省乐至县始终步履铿锵。文明的脚步一旦扎根,城市就产生了无限生机与蓬勃力量……
乐至这座位于成渝经济走廊黄金分割点上的明珠之城,在持续深化城市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始终以“惠民、为民、靠民”为宗旨,扮靓市容环境、引领群众向善向美。实现与城市发展共生共长、同向同行,文明新风的强劲脉动充盈在乐至的每一个角落。
陈毅故里,绿色乐至。在87万帅乡儿女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漫步在这片红色热土,只见林木葱郁、毗河奔涌;公园里、广场上市民载歌载舞,文明集市活动如火如荼;来往车辆秩序井然,城市主街干道、社区居民院落整洁干净,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志愿者随处可见……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乐至城市文明之美,一幅幅以文明为底色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上下齐心 强力推进
以文明聚力推动发展
城市的核心是人,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归根结底要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回首历程,乐至县始终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 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初心,在推动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提升的同时,进一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坚持把城市文明建设工作定位为重大的民生工程,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提高管理水平,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提高工作标准,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勇担当、出实招、重落实,形成全域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探索出以文明建设促发展、惠民生、增优势、聚合力的长效机制,有力释放社会文明的“活力因子”。
南塔街道南街社区辖区内的池南路是一条背街小巷,因为历史悠久,原本小巷里道路狭窄,道路标识线不清,空中线缆凌乱不堪,现在彻底大变样。“柏油路面平整,走起路来舒服自在”“线位清晰,停车方便还不拥堵”“老旧小区院落打造得非常漂亮”“社区老年人多,我建议还要增加更多的无障碍设施”,在最近举行的居民代表协商议事会上,话题都离不开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为小巷带来的新变化,居民们像是打开话匣子一般,聊着新变化、谈着新感受、提出新建议,居民们积极参与家乡文明建设,喜上眉梢,纷纷表示有了“老巷新街”的感觉。
文明建设,主体是人民。市民群众的参与和认可是一座文明城市的深刻内涵。乐至县通过“线上+线下”收集群众“金点子”,开展“爱乐至 讲文明”街采、“文明随手拍”“文明让生活更美好”“文明乐至我代言”意见征集等一系列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的社会宣传活动,通过集民智、聚民力,寻求城市文明建设的最大“公约数”,奏响了齐心协力、昂扬奋进的“大合唱”。
民之所望 政之所向
以文明润城改善民生
建设一座文明的城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高瞻远瞩的奋斗目标,更是脚踏实地的民心工程。
乐至县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集中办理了一批便民利民的好事实事,切实解决了一批短板弱项问题,深化交通秩序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等“五大行动”,征集督办“群众最期盼的‘十件事’”,持续推进“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500米休闲计划”“300米购物计划”等惠民举措,让群众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玩乐闲”,步行15分钟就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休闲健身有好去处、出行购物有好环境,便利与幸福近在咫尺,切实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也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街角方寸之地,尽显文明之美。“现在出门,路面上都干干净净,交通路口劝导员认真劝导过往行人、车辆。车辆行驶规范,也没有行人随意横穿马路的现象,能直观地感觉到整个城市都越来越文明!”谈到身边的“文明印记”,南塔街道居民罗女士连连竖起大拇指。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整洁有序的农贸市场一面连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民生考量,一面直观体现了市民的文明程度,更能反映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乐至县以建设“精致城市 大美乐至”为抓手,把“菜篮子”工程与改善民生、优化环境、城市建设与城市文明建设同步协调推进,实现了流动摊贩“以街代市”到多功能市场的变迁,一方面重点对城东、城北等传统农贸市场进行提质升级,一方面积极推进南湖农贸市场项目建设等民生工程,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现在的菜市场很方便,改造后的路面、环境都非常不错,让人觉得很舒服!”家住新南社区的王阿姨为改造后更舒适整洁的城南市场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于细微间下功夫,在末梢处见真章。乐至县下足“绣花”功夫,从群众的所期所盼入手,从市民生活所观所感发力。在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上,帅乡广场、天池公园提质打造升级,城东市场污水管网改造完成,划定潮汐式临时便民摊区28处,便民摊区25处,新装62个电子监控点位,新(改)建公共厕所5座,63个老旧小区270栋房屋焕然一新、惠及居民5877户,修缮城区交通标线2万余平方米、物理隔离护栏10余公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80余件……如今的乐至,曾经的城市管理“堵点痛点”已然变成了市民生活的“幸福支点”。
崇德向善 塑形铸魂
以文明塑人树立新风
涓涓细流,汇聚文明的力量。一直以来,乐至县持续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比翼齐飞,坚持以“价值引领”激发“向善活力”,文明培育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乐至县创新出台20项礼遇举措,累计推荐省市身边好人20余人,充分发挥榜样模范作用,高质量创作以偶罗石龙等省市县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为原型的文化文艺作品和典型事迹视频2个,并在全县开展事迹巡讲1000余场次;树立鲜明价值导向,召开道德模范礼遇座谈会,为106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制发礼遇卡,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尚,让崇德向善的种子在帅乡扎根发芽、蓬勃生长,文明因子融入城市肌理。截至目前,全县涌现出“中国好人”2名、全国文明家庭1个,省级道德模范4名、“四川好人”46名、省级新时代好少年4名,感动资阳人物23名,“资阳好人”43名,其余各级各类身边好人3000余人。
“1936年冬,陈毅爷爷带伤潜伏在梅岭丛山中20多天,食不果腹,险象环生……”来自城西小学的红领巾志愿讲解员陈锦心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讲述了《梅岭三章》背后的故事。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乐至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和塑造出未成年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今年7月,乐至县正式启动“弘毅先锋队 帅乡少年说”红领巾志愿讲解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选拔组建了由陈毅故里景区“金牌”讲解员为“导师”的“1+N”红领巾志愿讲解百人团,将每月最后一周的周六固化为“集中讲解日”,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确定为“流动讲解日”,创新活动载体,组织红色宣讲“进校园”“进社区”,通过组织各类红色主题活动,深化广大市民群众、青少年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除陋习、倡新风,我们进行积分评比,每个季度公布排行榜,还能兑换奖品,大家积极性都很高。”乐至县龙门镇金马村文书李灵泽笑道。
近年来,为了提高群众积极性,乐至县在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中,在全县推广“文明积分制”,全县已建成“积分超市”“爱心银行”336家,兑换15万余人次。如今,在一评一兑中,群众从昔日“比排场”到今朝“比红榜”,有效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值得一提的是,蓬勃开展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也让乐至绽放出了不一样的“文明之花”。
全县建成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1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0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基地),实现阵地全域覆盖,创新打造理论课堂、文化礼堂、文明讲堂、雏鹰学堂、百姓龙门阵“四堂一阵”服务平台,将“佳佳剪纸工作室”“川剧文化室”“身边好人工作室”等“文化能人工作室”融入实践阵地,在社区小区建成“文润少年爱心书屋”20个,打造出“小镇法官”基层解纷、“乐育新苗”川剧文化传承、“巡回义诊”等独具乐至本土特色的文明实践品牌;以“文明”为媒、以“赶集”为径,创新推出“20爱心集市”,每月20日准时“出摊”与市民“见面”,通过“常设+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提供健康义诊、文化文艺、应急救护等多领域的志愿服务,不仅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需求,更营造向上向善、诚信互助、随手志愿的社会文明新风尚,让家门口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成为凝聚群众幸福的“磁力场”。
截至目前,全县依托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过佳节、过暑假”“共创全国文明城 文明实践进万家”等主题活动5000余场次,“‘20’爱心集市”文明实践活动20余场次,服务群众达30万余人次。
如今的乐至,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多了,随手乱扔垃圾的少了,公交车上主动让座的多了,外出用餐时饭桌上的剩饭剩菜少了,服务窗口的笑容多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幅幅和谐宜居的美丽画卷,更是一道道熠熠生辉的文明风景线。
近悦远来风物新,最是文明润人心。伴随着城市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站在扬帆起航的新起点上,乐至县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以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城市文明,不断为乐至在成渝中部“追赶跨越”、加速崛起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乐至县文明办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