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清水河畔建设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
在成都高新区的西部,有这样一片充满活力与温情的区域——合作街道。它下辖5个城市社区,服务管理面积达17.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万人。2015年,合作街道获评“成都市文明单位”,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挂牌成立以来,合作街道更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且富有成效的步伐,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逐渐成为凝聚民心、汇聚同心、温暖人心的文化服务综合体。
/ 筑牢阵地根基 /
提升文明实践“磁吸力”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的重要依托。合作街道精心构筑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体系,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市民文化中心携手共建了约44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整合图书馆、文化馆、儿童之家、校地实践基地等诸多资源,提供理论宣讲、教育培训、文体娱乐、托育托管等全方位的公共服务。
不仅如此,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圆心,街道全力推动“1+5+N”文明实践阵地体系实现全域覆盖。在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布局方面,合作街道以清水河畔的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为蓝本,充分利用公共广场、口袋公园、文化活动中心、小区院落等市民日常生活场景,匠心打造出35个贴近百姓生活的文明实践服务点。这些服务点被巧妙地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亮丽的“清水河文明实践服务带”,成为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为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发挥出更大的效能,工作人员深入群众,精准摸清群众需求,灵活调配阵地资源,动态调整服务内容。街道还因地制宜举办各类活动,如假期分忧托管班、青年周末公益课堂、天台音乐节、晚间公益电影放映活动等。
/ 锻造优质队伍 /
凝聚文明实践“向心力”
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服务队伍是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合作街道着眼于此,着力健全队伍服务体系,构建起两级“1+8+N”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体系。街道一把手亲自挂帅,担任街道志愿服务总队队长,负责统筹协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则聚焦重点活动的策划与组织;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和26支志愿服务小队根据各自所处的地域环境和群众特点,因地制宜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2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汇聚成服务群众的最大同心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得以有条不紊地开展。
汇聚高校志愿力量也为街道的文明实践增添了别样活力。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锦城学院等6所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建立联系机制,通过组织供需对接会、校社结对共建等方式,引导高校志愿力量积极投身到文明实践服务活动中来。
为了激励广大志愿者更加积极地参与文明实践活动,合作街道探索推出“时间银行积分奖励”机制。根据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和服务质量,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志愿者可以凭借积分兑换礼品或享受其他优惠待遇。清江社区、天骄西路社区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后获得成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位称号。
/ 打造特色品牌 /
扩大文明实践“影响力”
营建“家门口”的文明实践场景,让文明实践真正贴近居民生活。依托清水河绿道公园、中水湿地公园等载体,在环城生态区、社区院落、菜市书屋、儿童之家等多处打造出“公园里的家”“合意坝坝茶”“合心书屋”“合力童梦馆”等居民可参与、可互动、可进入的沉浸式文明实践场景,实现了文明浸润“零距离”。
围绕“家”文化主题,合作街道以“星火+”品牌为引领,充分利用春节、端午、七夕、中秋等重要节日节点,开展了“中海理想家”“美丽晨风,我是行动者”“合其有杏银杏文化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350余场,惠及群众26000余人次。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将突出思想引领、弘扬时代新风,不断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命力,打通传播精神文明的“毛细血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新风尚浸润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成都市高新区合作街道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