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个饭、理个发、健个身,咋就成了直播间“演员”?据媒体报道,随着全民直播风潮兴起,一些商家、博主等在未征得被拍摄者同意的情况下进行直播、拍摄。不少消费者在不知不觉当中,成了“被直播”的“演员”,面容、举止、表情、动作,都清晰地被展示在镜头里。
编辑点评:直播行业为何会演变成这样?究其原因,与当前流量至上的行业生态密不可分。对于商家而言,直播不仅是营销的利器,更是低成本吸引注意力的手段。而无论消费者是否愿意入镜,他们的真实表情和自然举止往往会成为直播的“卖点”,吸引观众驻足观看。这种以“侵犯他人权益换取流量”的行为,已然偏离了正常的商业伦理。此外,一些直播平台对内容的审核和规范力度不足,助长了商家和博主“肆无忌惮”的行为。
面对直播泛滥的问题,社会亟须建立起清晰的“边界感”。例如,对未经许可进行直播的商家施以重罚,提高违法成本,以警示其他从业者。平台应承担起监管责任,强化内容审核机制,设置便捷的举报和维权入口,保障用户的合法权益。此外,商家和博主也应增强法律意识,直播前主动征得当事人同意,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
同时,消费者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发现自己被直播,应勇敢提出异议,要求商家停止拍摄,必要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社会还需加强普法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肖像权等法律规定,从而在面对侵权时更有底气。
“全民直播”并非不可以,但需要明确的边界。尊重每一个普通人的权益,是社会应有的底线,也是直播行业必须坚守的伦理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