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本祥、周本鸣:匠心传承民间吹打乐
◎ 陈晨

 

    周本祥,男,1950年12月生,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村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菠林喇叭国家级传承人。周本鸣,男,1960年6月生,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村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菠林喇叭省级传承人。兄弟二人分别是“周家班”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的长子和第三子,自幼随父学艺,也是“周家班国际巡演团”主奏乐师、灵璧菠林喇叭标志性人物。几十年来,兄弟二人齐心带领“周家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用一脉风骨传承守护着中国传统民间吹打艺术。周本祥、周本鸣曾获评“宿州好人”。

    60载匠心传承守护中国乡土音乐

    “周家班”是土生土长于皖北大地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的民间吹打乐班,家族传承数百年。目前,周姓直系有男女老幼乐手百余人,外姓学艺者上千人,横跨皖苏鲁豫各省,形成了庞大的民间音乐族群。“周家班”以唢呐为主打乐器,加入各种具有中国风格、乡土气息的民间吹打乐器。2014年,由“周家班”所传承的唢呐艺术——灵璧菠林喇叭,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周本祥和周本鸣兄弟二人分别是“周家班”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的长子和第三子,自幼随父学艺,也是“周家班国际巡演团”主奏乐师、灵璧菠林喇叭标志性人物。

    大哥周本祥不识字也不太擅长语言表达,个性率真,艺德淳朴,几十年的磨砺造就了他的音乐演奏绝技,能够运用大小唢呐、“把攥子”、“娃娃哨”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吹奏乐器进行绝活演绎,是不可多得的传承宝库。作为一名淳朴的中国民间传统音乐人,他致力于用其自身鲜活的生命过程将传统技艺传承下去。作为“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的周本鸣曾经干过媒体、开过公司。但当他发现自己的生活和往日形影不离的唢呐渐行渐远时,家族世代传承的唢呐声不时地在他耳边回响,他决定停下手里的一切工作,重拾传承技艺。“许多优秀的唢呐曲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要想将它们继续传承下去,还是得靠人。如果没有后继力量,就真的是‘岌岌可危’了。”此后的周本鸣则主动反思菠林喇叭以及“周家班”的艺术价值、人文价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尝试对技艺的创新,全身心投入到对菠林喇叭的推广和传播,潜心带领从民间乡野中走出来的家族乐班走向世界。

    在世界舞台奏响“中国元气”

    在周本鸣的带领和推动下,以及以周本祥为代表的“周家班”第五代、第六代、第七代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周家班”陆续出品了中国首台功夫型吹打乐音乐会《中国元气·周家班》,中国首部吹打乐音乐剧《中国元气·八仙桌》等。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乐班的“周家班”多次受邀登上国际艺术殿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国门”的优秀代表。

    “盛世悦民,乱世保身。拥一技之长,不惧荣辱浮沉。”这十九字是“周家班”代代相传的祖训,也是他们如今的风骨。如今,周本祥依然坚守在舞台上,菠林喇叭走出菠林村、走向全国和世界的所有艰苦历程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拎着沉重的行李和乐器,紧紧跟随团队,用无声却沉稳的力量支持和影响带动着青年一代传承人。“周家班”第七代传人周全坦言,自己刚开始尚未深谙这门艺术的魅力,只是从小在父辈那里耳濡目染,习得这门技艺。“我也曾失去过传承的勇气和信心。在父辈们的坚守与努力下,越来越多人喜欢上这门艺术,我看到了希望,于是我决定回来好好干,一定要把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世界需要真正的中国音乐,需要听到我们灵魂深处真实的声音。”周本鸣表示,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热爱我们本该热爱的,表达我们本该表达的,“只要我们用心去表达,我们传承千年的民族音乐一定会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当前:A3版(2024年1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