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好人”施珊娜
清晨5点50分,天边刚泛起鱼肚白,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同心学校校长施珊娜与老师们唤 醒梦乡中的孩子们,在引导其洗漱、整理内务和清扫公共区域后,又带领孩子们开始早操、朗读、吃早餐,忙碌而有序地开启崭新的一天……自建校以来,像这样的日常,施珊娜已记不清重复了多少遍。
2003年以来,施珊娜从一名普通志愿者,到创办长汀县同心学校,她始终满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坚定前行在助学帮困的公益路上,为逆境中的孩子点亮希望之光。她坚信:教育者应如执火把者,照亮远方,引领孩子找到前行的路。11月12日,施珊娜入选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给困境孩子撑起温暖的“家”
从2003年起,施珊娜便开始了自己的助学帮困公益之旅。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她多次目睹了困境儿童的艰难处境,深受触动。施珊娜意识到,临时救助只能解一时之急,必须为孩子们提供更为稳定和持久的教育环境。
“生命不应该是这样的状态,只要每个人稍微伸出援助之手,这些孩子的人生可能就不一样。”施珊娜回忆道。后来,厦门同心儿童院成立,她积极参与其中,兼任当时厦门同心儿童院副院长。后来,在一次志愿服务活动中与长汀县退休老校长刘凤华相识后,施珊娜萌生了在长汀县成立同心学校的想法。建校之路充满艰辛,没有场地、没有资金,但施珊娜和刘凤华没有放弃,他们四处奔走,从筹集铁床、腾挪房间,到找到空置学校作为校舍,一点一滴地积累,一砖一瓦地建设。最终,在2014年6月,长汀县同心学校正式注册成立,成为了困境孩子的避风港。
长汀县同心学校是一所专注于困境儿童帮扶的5A级公益社会组织,学校采用“类家庭”集中照顾与分散助养助学两种方式,为龙岩市及周边的困难家庭儿童提供帮助。目前,学校有全职老师5位,集中照料的孩子26名、分散助学的孩子38名。
助力梦想生根开花
“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尊重和平等对待。”施珊娜深知,长汀县同心学校的孩子们都来自困境家庭,他们渴望被爱,却又常常用错误的方式表达。因此,学校不仅提供生活上的照顾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所有费用,更重视孩子们心灵的成长和品格的塑造。
在生活技能和素养的培养方面,学校从起床整理房间、衣橱等细节入手,通过老师的耐心教导,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责任与担当。学校还通过每周阅读分享会等方式,积极引导孩子们学会感恩,学会欣赏他人和团队协作,制定自己的成长目标。
此外,老师们引导孩子们树立自信,发展特长和兴趣,让孩子们明白“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施珊娜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努力就会得到表扬和奖励。 同时,学校为每位孩子制作“未来名片”,鼓励孩子们从小树立梦想,并为梦想而脚踏实地努力奋斗。在施珊娜和老师们的努力下,孩子们逐渐发生了变化。曾经被称为“定时炸弹”的孩子,如今已经学会了控制情绪,懂得了感恩与回馈;一个因为高考压力而情绪崩溃的孩子,在校长和老师的陪伴下重新找回了自信和方向,最终被复旦大学卓越新闻人才计划录取。在接到录取通知书时,这个孩子激动地向施珊娜发来微信:“今后的人生里,我也要像您一样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帮助别人。到大学里我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用好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参与公益传播,把爱心传递下去。”
看到孩子们的转变,施珊娜更加坚定了前行的信心。为了探寻高质量的教育方法,她积极参与培训,与业界教育“大咖”交流探讨,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她说:“孩子来到学校的那一刻,就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信任,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让爱流淌正向循环
从2014年至今,长汀县同心学校累计帮扶了600余名困难学生,其中,长期集中照料的孤儿、服刑人员子女有62名,长期分散助学的困难学生达297名,不仅如此,学校还不定期地向300多名困难学生提供援助。
施珊娜表示,这份坚持与奉献的力量,根源于家风的滋养与传承。她的父母对社会充满责任感,对弱者怀有同情心,他们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善举,如为邻里买馒头、修补路面、在家门口为路人常亮的那盏灯等,不仅诠释了“远亲不如近邻”的朴素道理,更在施珊娜心中种下了爱的种子。在这份家风力量的支撑下,施珊娜走过了创业的艰难期,更激励着她将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如今,家人、朋友、同学乃至整个社会,都纷纷加入到同心学校的建设中来,形成了一股强劲的公益力量。
在同心学校赋能生命的教育理念下,学校毕业了的孩子们也传承了热心助人的优良传统,只要有机会,他们都会主动回到学校当志愿者,关爱弟弟妹妹们。有的人还将工资拿出一部分来爱心捐赠,尽己所能回馈社会,从受助到自助,再到助人,形成了一个充满爱的正向循环。
对于长汀县同心学校未来的发展,施珊娜表示,学校将继续秉承开展透明、纯净、可传承的公益活动理念,不断完善教育模式,帮助更多困境中的孩子走出阴霾。同时,她也将不断学习公益管理知识,规范运营管理,将爱的力量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