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市城北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陶北村“一约四会”组织改选会议。
城北区首届乡村春晚精彩上演。
群众在城北区爱心银行用积分兑换礼品。
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采取一系列有效举措,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如今,一股股新风正气在城北区蔚然兴起。
加强宣传引导
移风易俗深入人心
城北区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坚持常抓不懈,制定印发了《城北区农村红白事操办参照标准指导意见》《城北区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回馈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区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加强统筹调度,全面推进工作落地见效。
在宣传教育方面,城北区利用“红色直播间”线上学习平台,智慧“小喇叭”广播系统,城北民政、城北之声及镇(办)政务平台刊播、转发、解读移风易俗相关政策及内容,通过微动漫、微视频生动再现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内容,结合典型示范引领弘扬婚丧嫁娶、孝老爱老文明风尚,让移风易俗思想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今年以来,城北区在各类平台开展移风易俗宣传150余次,发放《关于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倡议书》1000余份。
此外,城北区利用各行政村宣传栏、文化墙、电子屏开展移风易俗公益宣传和移风易俗先进典型事迹宣传,倡导文明婚恋新风。同时,城北区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志愿服务+劝导宣传”形式,深入辖区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立足群众需求
移风易俗走深走实
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中,城北区群众对于红白喜事操办事宜已达成“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共识。
前不久,大堡子镇陶北村一位八旬老人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张先生在村里的丧葬房为其办了丧事。张先生按照村里制定的移风易俗政策,没有大操大办,酒席也严格按照标准,既省力又省钱。“以往办丧事少说也要花五六万元,这次花了不到3万元,节约了一半。”张先生说。
陶北村村委会主任李富伟介绍,以前村里办红白事,讲排场、比阔气、铺张浪费等现象比比皆是,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办红白事的标准和规矩,并设立了丧葬房,村民们办丧事的时候,自行购买食材就可以使用丧葬房,结束后村民只需付一半的燃气费就行,“现在,村里的风气完全转变了,大家都倡导厚养薄葬。”
在二十里铺镇石头磊村,村民们聚集在移风易俗文化长廊里话家常,氛围轻松愉悦。这条长廊以“仁义礼智信”等为宣传内容,向群众传递主流价值观,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
谈及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石头磊村的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红事新办、白事简办,所有流程由红白理事会操持,让我们的负担减轻了不少。”据了解,石头磊村在城北区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中一直发挥着表率作用。石头磊村党总支书记史寿意介绍,多年以前,石头磊村就制定了移风易俗相关规定,并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近年来,通过不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移风易俗相关制度,村民们已自觉成为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除此之外,石头磊村还利用老年幸福食堂和丧葬大厅,打造了移风易俗“白事简办”新阵地。史寿意说:“村民在老年幸福食堂办理丧事,既简化了流程,又节省了开支,村民们对于这种做法很认可。”
融入文艺节目
移风易俗寓教于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取得成效,城北区立足实际,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将移风易俗知识融入表演中,通过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文艺节目,让文明之风吹进群众心中。
陶北村借助乡村春晚的舞台,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移风易俗相声《我又要结婚了》。李富伟说:“结合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热点话题,用生动有趣的‘土味’方言,将高价彩礼陋俗以艺术演绎的形式呈现,大家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加强对移风易俗的认知和认同。”
石头磊村曲艺队将移风易俗知识唱给群众听,让他们了解需要移什么风、需要改哪些俗。“每次开展文艺演出,从观众的掌声中就知道,知识已唱进了他们心里。”史寿意说。
实行奖励机制
移风易俗向善向好
近年来,城北区在各村设立爱心超市,实行积分制度,将移风易俗变为可量化指标,鼓励广大群众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兑奖励,乡风文明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陶北村爱心超市,牙膏、洗衣粉、香皂等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李富伟说:“村民只要参与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等各类活动,就能获取相应积分,等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即可兑换这些生活用品。”
陶北村还把落实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要求纳入“五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孝老爱亲家庭”典型选树标准,并设立陶北村“好人榜”,发挥榜样力量,以身边事例教育引导广大村民自觉破除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看金不看情、重奢不重俭等陋习旧俗,让榜样引领推动好家风,以好家风促进好乡风,不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活起来、热起来、实起来。
接下来,城北区将继续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文明村镇创建为载体,加强民风乡风家风建设,为移风易俗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西宁市城北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