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Files/202412/20241219095416789.jpg)
方震东(左一)给员工讲解中甸乌头保育知识。受访者供图
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有一座集植物多样性保护、科研教育、生态体验于一体的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它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雪域高原之上,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植物多样性,展现出了一幅幅壮丽而神秘的自然画卷。而这座植物园的领办者就是方震东。如今正值冬季,高山植物园里,各种疏密有致的植物在寒风中挺立,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宁静,这个季节方震东难得不用外出。
方震东今年60岁。2001年,他在迪庆州纳帕海附近的山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低纬度、高海拔地带高山植物园。经过20多年努力,如今植物园内收集庇护了维管束植物1000多种,大量的植物种类在这里生长繁衍,形成了一个难得的物种基因库。方震东曾荣获2019“云南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11月,他获评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
将守护植物视作毕生事业
“其实我跟植物的渊源,要追溯到40多年前。”1982年,方震东考上了云南大学生物系植物学专业。出生在迪庆维西县、在澜沧江边长大的他,又在1986年,回到迪庆州高原生物研究所,成为了所里第一位科研人员。“当时的香格里拉还没有被旅游开发,人烟稀少,只有一条国道穿城而过,但我本身就是个不怕寂寞的人。”初来乍到,方震东认为自己需要先熟悉一下全州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植物区系状况。所以,他接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做全迪庆州的野生花卉调查。方震东花了5年时间,靠两条腿走遍卡瓦格博峰、白马雪山、虎跳峡等山川河谷,并撰写了《中国云南横断山野生花卉》一书。
在走访调查中,方震东也发现了高原植物面临的严重问题。
20世纪80年代,方震东在山谷和乡镇都很容易采集到莲瓣兰。后来有过一段时间的“兰花热”,外来的商贩纷纷前来收购当地的野生兰花。当一卡车一卡车的兰花被拉走后,方震东再去,几乎已经找不到莲瓣兰了。“更让我触动的是,我在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看到很多当年被植物猎人从我国西南地区带到欧洲的杜鹃、报春、绿绒蒿等高山花卉,但在它们的家乡,为什么没有一个观赏园艺植物的大本营,能让全世界的人来这里,关注我们的生物多样性呢?”方震东告诉记者,从那时候起,他就萌生了要建造一个“世外桃源”,为高原植物保留一方净土的想法。于是,方震东放弃了调去中科院工作的机会,留在海拔3300米的香格里拉,筹建一座高山植物园,决心为守护植物作出毕生努力。
把高原植物留在高山
1999年,高山植物园在云南省发改委和原环保厅论证后立项,先设立筹建办公室,方震东被任命为主任。2001年,园区启动建设,2005年向公众开放。
“把部分野外的植物迁地保护到植物园里,给它们一个安全的、可繁衍后代的环境。这就是我对高山植物园的期盼。”方震东告诉记者,他把高山植物园定位成香格里拉的“后备花园”。
建一个植物园要花多少钱?要花多长时间?方震东在开始筹建时才有了真切的认知。“刚开始决定要建植物园时,可以说是既没钱,也没人,什么都要靠自己。”方震东告诉记者,自己把家里的积蓄都拿出来,再想办法一点点筹措资金。一直到植物园成立10年后,方震东获得了一笔专项资金,植物园才终于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工程内容。
除了资金难题,还有许多技术上的难题。
刚开始在植物园里育苗时,幼苗存活率很低。有时候花了3年心血的幼苗,移到温室大棚外后一夜之间全死了。后来,方震东带领同事们去跟老乡收牛粪做肥料,调配土壤比例、喷灌频率,人工除草,慢慢摸索出植物的生长习惯,这才让植物存活率提高起来。
如今,方震东历经千辛万苦筹建的高山植物园已经成为国内外科研院所的公共科研条件平台、野生动植物就地和迁地保护研究基地、科普场所和国家AA级景区。园区占地1005亩,就地和迁地保护高原1000余种高等植物、120种野生真菌、100余种访花昆虫、100余种鸟类、20余种野生哺乳动物。每年吸引近百名科研人员来园区开展科研观测、上万人次的当地居民和游客来园区观光游览。
探索、考察步履不停
多年来,方震东始终保持着前往野外考察、监测气候变化、整理撰写书籍的工作习惯。方震东笑着说:“做学问、搞研究,是我的‘舒适区’,只要有能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在无数次的野外考察中,方震东跑遍了滇川藏横断山区的山山水水,采集和鉴定了3万余号植物标本,其中1万号已上线CHV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积累了1000余个野外植物群落样方调查数据,编写了众多区域性植物名录和调查评估报告,拍摄了大量的植物物种、群落和生态景观照片,出版了植物图谱。方震东还致力于科普工作,每年编印植物科普台历、制作生物多样性宣传展板、为当地景区编写植物科普导游词、撰写微信公众号科普文章……
在监测气候以及植被变化方面,2005年,方震东和团队在三江并流高山区建立了15座全球气候变化与高山植被变化永久监测山峰,每间隔7年组织国内外专家重复监测一次,并发表监测研究结果。今年9月,方震东和国内外专家一起在梅里雪山进行了为期8天的气候和植被观测、监测考察,对于揭示气候变化趋势、保障生态安全、支持旅游与资源开发、保护生物多样性、评估生态系统功能以及促进多学科研究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方震东的脚步未曾减慢。“对于珍稀物种,以繁育实现保护;对于有经济价值的物种,比如药用、园艺用的物种,以繁育实现利用。”方震东告诉记者,这就是自己的目标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