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屏山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彝乡文明风尚培育,把各类文明实践活动作为深化拓展移风易俗的重要手段,扎实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持续培育彝乡文明新风,积极助推乡村振兴。
坚持短板补强,“公约民约”立规矩。制定“十条公约”。该县针对彝族高价彩礼、婚丧红白事大操大办、祭祀浪费等问题,集思广益,出台《屏山县彝族移风易俗“十条公约”》,明确从婚嫁彩礼、婚礼仪式、婚丧摆席、人情往来、矛盾调解、民族祭祀等十个方面制定“限高、限量”具体化操作标准。完善村规民约。该县利用村民大会、党员大会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征集意见建议,广纳民智、尊重民意,因村而异完善村规民约,将“十条公约”写进村规民约,明确各项婚丧喜庆事宜的“硬指标”,将政策指导由强制性指导转化为接地气的自觉规范,让群众广泛凝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共识,从移风易俗的“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强化自治监督。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广泛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三会”组织,吸纳德高望重、才智兼备的村贤、老党员等担任骨干力量,制定完善制度章程,真正做到有人管事,有章程理事。
引导思维转变,“双语宣讲”吹新风。打造“彝汉双语”文明实践宣讲队。该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召集本地彝语教师、优秀党员农民工、致富带头人、彝族村组干部等70余人,组建16支“彝汉双语”宣讲队伍,深入彝乡开展移风易俗宣讲,确保宣讲服务覆盖到每一名群众,推动移风易俗理念家喻户晓,营造人人皆知、户户遵循的良好氛围。强化队伍能力建设。该县依托文明实践培训会、“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平台,从基层理论宣讲的主体对象和内容、宣讲形式、宣讲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专业培训,把党的创新理论、民生政策、乡村振兴、移风易俗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不断提高双语宣讲队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借力“双语”宣讲助推移风易俗工作走向深入。丰富宣讲形式显成效。该县以院坝会、微讲堂、村村通广播、主题实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群众开展民族团结、移风易俗宣传,详细讲解高价彩礼、薄养厚葬、大操大办带来的负面影响,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进一步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火把节和彝族新年等活动举办,在交流中增进彝汉感情,促进民族团结。
探索创新机制,“文明积分”添动力。建立积分管理体系。该县聚焦文明创建、培育文明新风,制定出台《文明积分制度管理实施方案》,成立文明积分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审核登记组、兑换组和资料组3个小组,明确总体要求、管理办法、保障措施等,规范文明积分管理。保障文明积分运行。该县将移风易俗、勤劳致富、环境卫生、道德文明等5类10项内容纳入积分管理体系并赋予正负分值,以户为单位计算积分,每季度开展一次评选,评比结果在公开栏进行公示,村民可以到积分爱心超市用积分兑换相应物品,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开展先进典型评比。该县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好公婆、好儿媳”“新时代好少年”等一系列评选活动。截至目前,共评选出各类先进典型55户158人,引导村民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构建起由点及面、示范带动的良好工作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