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义乌市 激发公共文化空间新活力
◎ 傅柏琳

 

    近日,一群来自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的孩子走进“考古”教室,专心致志地听着讲解员唐老师的讲解。“最近经常有人来研学、参观。”义乌桥头考古遗址公园运营负责人陈鹏霖说。该公园于今年9月下旬开门迎客,现已成为义乌市的新地标,“研学游热”已经兴起。

    作为体现一座城市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已成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新课题。近年来,义乌注重打造公共文化空间IP,激发公共文化空间新活力,让“流量”持续转化为“留量”。

    在义乌,不仅是遗址公园,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场所,也占据着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位置。这些供公众集会、交流、参与和体验公共文化服务的场所,都属于公共文化空间。有专家解析,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空间,这是文化有活力的表现。

    近年来,义乌市按照地级市“五馆一院一厅”标准,打造大型公共文化场馆设施。截至目前,该市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14个、图书馆分馆15个、城市书房21个、文化驿站18个、乡村博物馆12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220余个。“我们发现,在农村,部分文化活动同质化严重,缺乏‘一村一品’特色品牌。”义乌市人大代表、无同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法人朱山英深入农村走访调研,聚焦农村公共文化场景建设提出意见建议。他指出,现实中,公众更期待文化空间能提供沉浸式体验、社群式参与、场景化消费的文化服务。

    日前,在义乌市非遗馆“非遗拾光”成人公益课堂上,20名市民小心翼翼地在底板上勾勒图案轮廓,然后用镊子将纤细的金属丝弯曲成型,并精准粘贴,再精心挑选珐琅釉料为图案上色。经过高温烧制,掐丝珐琅工艺品呈现出璀璨夺目的光芒。“这次推出掐丝珐琅、古法香牌、木雕等主题课程,通过连续开课的方式,邀请市民到义乌市非遗馆‘打卡’,体验非遗指尖艺术。”义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直以来,义乌市文化馆、非遗馆持续举办“蒲公英”全民艺术学堂、“非遗与你童行”亲子研学、“有凤来仪”文化雅集等艺术普及活动。义乌市非遗馆不断加大对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力度,通过“非遗周末聚”非遗活态展示活动,让市民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感受诸多的传统非遗技艺。据统计,今年以来,义乌市非遗馆组织举办各类非遗活动1000余场次。

    从2022年起,义乌市创新推出“义乌礼物”文创品牌,打造出一系列富有地方历史文化和区域发展特色的文创产品,目前已经完成义乌“四宗”、红色文化、“义乌有戏”婺剧系列、“义乌有术”八面厅系列等在内的10个主题图库,共计1000余张设计图,生产了100多款文创产品的样品。

    在“文化+”加持下,义乌更多“宝藏”文旅场所、国潮品牌不断涌现,带动文化产业加速“出圈”。

当前:2版(2024年1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