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治理工作中清正廉治的路径探索
◎ 夏永彬

 

    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探索企业的清正廉治路径,是当前企业治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深入构建全面从严治党新格局,营造干部清正、企业廉洁、政治清明的发展环境和工作氛围,企业必须明确清正廉治与企业治理的高度关联性,优化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保证企业廉洁文化建设体系的高效运转,不断提升企业清正廉治、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清正廉治与企业治理的关联性

    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对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系列指导方针,要求从制度建设、运营机制、合规文化等方面全方位深化管理。以构建一体推进“三不腐”的体制机制为主线,聚焦廉政风险、“四风”等问题,持续深化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将廉洁文化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激发企业全员廉洁从业内生动力,在文化正向引领的同时,我们也注重运用逆向思维,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整改、治理,探索以案促改这一清正廉治的有效路径。

    以案促改,是指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总结案发原因,汲取案例经验教训,制定整改措施,推动同类问题整改,从而达到提高企业治理水平、预防企业腐败现象的目的。以案促改工作具有针对性、前瞻性、持续性特点。针对性指能够对具体案件暴露出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靶向施治。前瞻性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预测企业工作中存在的潜在廉洁风险,抓早抓小,提前制定防控措施。持续性指通过以案促改系列工作,能够使各方面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清正廉治工作与企业治理的目标具有一致性,都在提高企业预防腐败、防范风险的能力。清正廉治工作关注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隐患,而企业治理侧重于建立健全制度,强化执行力。二者相结合,有助于提高企业治理效果。通过强化警示教育、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完善制度建设、构建长效机制等措施,将二者相结合,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典型问题的剖析与经验做法

    近年来,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贯彻落实和全面从严治党压力的层层传导,“四风”问题已经得到有效遏制。然而,私车公养等隐形微腐败问题仍在不断滋生,其中,自身监管缺失是导致公务加油卡管理混乱的直接因素。类似案件的发生,正是由于车辆油料和公务加油卡使用管理制度不规范不健全,导致个别人员“手握加油大权”,对单位公务加油卡任意支配,“揩油”成为了公开的秘密,管理单位对于“车轮上的腐败”问题防范意识不强,监督检查不深入、不到位,也助长了公卡私用、私车公养问题的滋生。需建立完善派车、加油登记和核算制度,进一步规范加油流程,严格执行车辆加油审批报备程序,对公务用车实行“定点定时,对号加油”等规定,扎紧制度笼子,堵塞监管漏洞,让“揩油”者无机可乘。

    严肃执纪问责,倒逼责任落实。在严查当事人违纪责任的同时,严格执行一案三查,追究党组织主体责任,倒查业务监管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倒逼各级责任主体将工作职责落到实处。

    开展专项整治,集中治理突出问题。针对司驾人员存在的私车公养、在加油站购物、变卖油料套现等问题,开展车辆油料费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排查油料问题,扎实整改,推动企业管理质效、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完善管理制度,堵塞风险漏洞。针对管理缺失问题,业务管理部门进一步修订完善车辆管理标准,排查廉洁风险漏洞,有针对性制定防控措施,针对各型号车辆核定标准油耗,动态修订完善业廉融合风险防控体系,有效防范风险、堵塞漏洞。

    以案释纪明法,强化警示教育。注重警示教育的及时性、真实性,执纪审查与以案促改同步进行,及时剖析解读案例,分析背后原因,制作警示教育片通报学习,曝光违纪情节,剖析问题根源,普及党纪国法,扩大执纪审查效果,切实让纪律规矩入脑入心。

    全面管控风险,强化过程监督。重视过程监督管控,动态修订车辆油耗标准,通过驾驶员在加油前后油表和里程拍照等方式严防驾驶员公油私加问题。进一步发挥油料管理员职责,定期开展车辆油表刻度、里程数实抄工作,根据油箱大小,估算实际备油量。对超油耗标准的车辆启动内部调查程序,由相关责任人出具详细情况说明,据实报账。业务单位领导班子将车辆油料、维修管理的监督检查等纳入季度一岗双责任务清单,常态化开展油卡管理、加油站监控抽查等工作。通过落实全方位多举措管控措施,推动实现油耗的动态、准确、精细化管理。

    一体推进“三不腐”取得实效。精准问责,用严的纪律强化不敢腐的震慑。立足抓早抓小,实事求是,分类处置,企业纪委始终坚持严肃执纪问责,精准有效运用“四种形态”。紧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触犯纪律立即处理,发现苗头及时提醒,针对共性问题集中开展专项治理,坚持一抓到底。从管理部门到基层单位全面开展车辆油料管理专项整治,逐级压实整改责任,上下贯通,一体联动,重点从油耗核定、加油卡管理、日常监督等方面进行整治,不敢腐的震慑不断强化。

    精准施策,用细的制度筑牢不能腐的笼子。围绕油料管理漏洞,有针对性地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车辆管理标准,一是精准制定油耗,结合行车实际,综合考虑车型、车况、路况等各种因素,制定每台车辆精准油耗,并动态调整;二是强化过程管控,每次加油均拍照反馈车牌号、公里数、油表位置等信息,管理人员实行“次登记、周统计”管理方法;三是明确处罚标准,对私车公养、套取油料费等行为严肃处理。同时,对整改的实际情况和成效开展再监督,做到问题整改的闭环管理。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紧。

    精准铸魂,用实的教育培育不想腐的自觉。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企业纪委力求用足用活用好案件资源,将本单位最新查处的违纪案例制作党风廉政警示片通报学习,针对私车公养违纪案,采取廉政讲堂、自拍情景剧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常态化开展司驾人员思想教育,警示教育效果显著。坚持综合研判,全面分析。由于私驾人员私车公养现象主要是管理和制度机制原因,通过全面开展追缴工作追回违纪所得、进行通报曝光,并在绩效工资中予以处罚的方式进行处理,容错纠错机制进一步健全。注重严管与厚爱结合,对受处分人员进行再监督、再教育,以务实的举措让受处分人员感受到组织的关心与关怀,帮助其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放下思想包袱。

    总而言之,清正廉治工作与企业治理之间的关联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企业应加强对廉洁风险的防控,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实现企业治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作者单位:内蒙古电力集团鄂尔多斯供电公司纪检监察部)

当前:3版(2024年12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