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课堂活动中培养学生“审美感知”素养
◎ 重庆市开州区歇马小学  陈弈彤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艺术课程(音乐、美术等)要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综合;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作为小学美术教师,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时,要以学生获得审美体验为重点,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多形式、多途径开展美术活动,培养学生敏锐地观察、领悟世界的意识与审美感,提升学生审美感知素养。

    一、在情境中培养审美情趣

    儿童是天生的表演家。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到有趣的情境活动中,在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作品,获得成功体验。教学湘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小蜗牛慢慢爬》时,可以儿童歌曲《快乐的小蜗牛》为切入点,先让学生唱一唱这首歌,在欢快的节奏和旋律中,初步感知小蜗牛的形态。接着,示范制作蜗牛,并扮演蜗牛角色,通过课件呈现的情景与学生对话。然后,让学生进行表演,加深对蜗牛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的感知,体验艺术游戏中的成功感和愉悦感。

    二、在体验中丰富审美感知

    美术的学习是从观察、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内容,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去感知,去体验,让美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生心中。教学湘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蚂蚁搬家》时,可先引导学生课前去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和形状特征,搜集有关小蚂蚁的资料、儿歌、图片和视频《蚂蚁危机》等,让学生把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各种有关蚂蚁的信息融入到课堂中,引导学生欣赏。在学生对小蚂蚁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再创设生活情景——模仿小蚂蚁搬家,让学生相互观察,体验搬家时的动态与美感。学生通过观看搬家的视觉体验,丰富对搬家姿态的认知,体验动态美。

    三、在表述中塑造审美形象

    学生对美的感受主要通过美术作品来体现。教师要为学生表达美提供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以作品的形式展现出来。教学湘美版一年级上册《小动物盖房子》时,可引导学生展开美术学习活动: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关于大森林里各种房屋的图片,再配上优美舒缓的背景音乐。学生欣赏完毕后,提出思考问题:这些房屋美在哪里?想不想盖一座美丽的房子?你打算利用什么材料建造你心目中的房子?学生在讨论中,通过说出自己的建筑计划,展示心中最美的建筑设计,塑造美感。

    四、在运用中进行审美创造

    美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学习美术技能、发展审美能力必须在实践运用中落实。美术课如果与生活紧密联系,将学习的空间拓展到课外,引向生活,学生就会将所获得的认知,运用于生活,发展创造力。教学湘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吉祥宝贝》时,可利用课件引导学生欣赏各种不同的吉祥物,让学生通过分析、讲解、演示,认识设计吉祥物的要素和方法,再为班级、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吉祥物。学生通过大胆地想象创作,设计出优美生动的作品,不仅加深对美的理解,也发展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范畴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培养的方法和形式也是多样的。基于“审美感知”的美术教学活动,应寓于美术基础知识掌握和技能培养中,以学生的“审美感知”素养促进美术核心素养的形成,使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当前:3版(2024年1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