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市 “新文化”引领“新风尚”
◎ 吴新春 庞新梅

 

    一面面掩映在村庄院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新二十四孝漫画,引导着乡村群众崇尚文明;一个个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激励着村民向上向善;一处处欢乐广场、美丽屋场等文化活动场所,丰富着百姓的精神生活……近年来,湖南省韶山市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建,积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融合发展,探索红色文化、乡土文化与移风易俗结合新方向。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讲好红色故事、盘活文化阵地、深化基层治理、强化宣传引导,韶山市以文化演绎新风尚,引导移风易俗入万家,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向奔赴”。

    红色文化激发新动能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2024年10月1日,在韶山核心景区,一场以“强国复兴有我,我为祖国歌唱”为主题的群众文艺活动,在韶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艺志愿者的组织下,热情开唱。动听的旋律、挥舞的红旗、欢乐的人群,一下子吸引了大批游客加入合唱队伍。在韶山冲,这样的场景,每个周末、每个节假日都在上演,成了一种新时尚。

    从2016年开始,韶山村就组织党员干部在毛泽东广场设立学雷锋志愿服务岗,免费为来韶游客提供服务。拥有百余人的村文艺志愿服务队,精心排练红色歌舞,在重要节日与来韶游客亲切互动,并组织对外交流,广获好评。

    以红色旅游为支柱产业的韶山村,凭借地域优势和独特文化,接待着众多中外游客,逐步形成集餐饮、住宿、导游、纪念品销售于一体的服务网络。近年来,该村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围绕红色旅游大力发展生态农业。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381万元,同比增长近11%,全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民俗文化演绎新风尚

    “场景热闹人又多,和谐邻里来帮忙,‘天价彩礼’要不得,婚事简办树榜样,喜事办得喜洋洋。”“忆苦思甜切莫忘,珍惜粮食记心上。‘光盘行动’真是好……”唱着、跳着,一群身着戏服的群众,正在韶山市杨林乡石屏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进行“庆丰收”文艺表演。

    在长期的探索中,石屏村将民俗文化与移风易俗有机结合,将婚事新办、抵制“天价彩礼”、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文明祭祀等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广场舞、舞龙灯等表演中。移风易俗劝导队、同心义工服务队、巾帼志愿服务队等农村社会组织,以花鼓戏、快板、相声等方式,在元旦、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中,发动身边群众唱起来、跳起来、舞起来,在一唱一和、你来我往中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家风文化塑造新内涵

    韶山市韶山乡韶阳村历来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教育。结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该村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知荣弃耻、爱国诚信、文明礼仪、友爱互助的风尚,逐步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家风文化。

    近年来,从省级贫困村蝶变成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韶阳村村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他们在进村主干道、文化墙、村委会等处设置文明新风公益广告,积极开展“道德模范户”“好婆婆 好儿媳”“优秀村民组长”“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注重增加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同时,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鼓励群众成为乡村振兴建设的主人翁。针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建轻管、平均主义、坐享主义等问题,树立“谁主动、谁支持、谁受益”的导向,建立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赛马机制”,项目“落在哪”由比选来确定,真正实现从“村集体要建”变成“群众想建、抢着建”,打造的4个美丽屋场都成为群众最喜欢也最得意的“作品”。

    以文化人,以德载物,以和为美……“新文化”引领了“新风尚”。如今,在韶山247平方公里土地上,党心、民心紧密相连,文化赋能乡村振兴,38个村(社区)持续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每一天都迸发着生机与活力。

 

当前:2版(2024年12月3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