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民族团结奋进力量
——青海西宁市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走深走实
◎ 樊永涛

 

    群山之间,湟水穿城而过。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新时代的青海省西宁市,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2024年,西宁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五个一”实践路径为牵引,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创建工作,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好样板,当好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排头兵。

   同心聚力  团结进步深入人心

    不久前,“寻美·青海公益讲堂”启动仪式暨“两路精神”宣讲活动在西宁市胜利路小学启动。作为“青藏公路第一校”,胜利路小学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民族文化资源等作为教学元素,打造青海特色思政教育品牌,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植入每个学生心灵深处。

    宣传和教育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两条“腿”。西宁市始终坚持两条“腿”走路,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牢牢坚持正面宣传鼓劲为主的原则,画好同心圆、凝聚正能量。

    2024年以来,西宁市在抓干部教育上务求实效,将党的民族政策理论,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并在各级培训班中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课程;在抓社会教育上深入人心,建立宣讲队伍、开设专题讲座,邀请专家、法律援助人员深入小区楼院、住户开展“民族团结故事”等宣讲活动,对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进行采访报道,传播“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接地气”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在抓国民教育上更加具体,在各级学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通过思政课堂主渠道,在中小学开设专题课程,用好讲好《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大团结》统编教材,并把《中华民族大团结》教材应用于班团队会课、融入各类课程中。

    不仅如此,西宁市充分发挥省会城市的牵引辐射带动作用,走在前作表率、先行先试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积极推进“五个一”创建实践路径,制定《西宁市关于进一步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市的实施意见》,强化顶层设计;制定《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测评指标体系》,推动工作标准化落实;加强《西宁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条例》立法工作,强化法治保障;构建“党建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治理新模式,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推进一批示范性强的视觉形象工程,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入脑入心。

    润心聚魂  各民族共绘同心圆

    “大家好,我是马爷爷回忆铺的马爷爷……”从今年4月起,70岁的马爷爷利用网络平台,用“老物件”为广大网友讲述各族群众团结友爱、亲如一家的故事。

    12月21日,“马爷爷回忆铺”成功开业,日常用品、家用电器、干粮袋、绑带、行军包……收藏了大大小小上千件老物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西宁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今年以来,西宁市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增进“共同性”为目标,以特色街区、特色饮食、特色活动为抓手,有形有感有效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生根。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打造“雪豹之都”,从“赏、游、购、学、建、娱”各环节发力,为全国各族群众提供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的平台;以“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等为平台,设立西宁特色美食、农畜产品、非遗展区,构建体育赛事与乡村振兴、商贸流通等融合发展新模式;组织各族群众共度中秋等,推出“中秋嘉年华巡游”等21项文旅活动;打造城东区下南关街、城北区“豹街”、丹噶尔古城、大通花儿步行街等一批传统美食和特色文化相结合,集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于一体的特色街区,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实践载体。

    心手相连  交往交流交融情谊浓

    “文亭文亭!你是我暖暖的家园,奔走在新时代的路上,各族儿女心连心……”一阵动听而激昂的歌声从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传出。

    “我们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社区,在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们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合唱团团长王红梅的语气里充满自豪。

    西宁市是多民族聚居地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已经成为西宁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和真实写照。

    在尕寺巷社区,社区将创建工作融入基层治理、组建“石榴籽家园”志愿服务队、“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6支50余人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遣队”,利用“创建日”“每日打卡一小时”“民情夜访”“小院好声音”等载体,深入小区、企业、家庭等,广泛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四个与共”共同体理念和“五个认同”思想。

    2024年以来,西宁市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作为创建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着力在各领域各行业选树先进典型,积极培育民族团结进步“排头兵”。积极开展进机关促为民务实、进企业促团结奋进、进社区促和谐发展、进乡镇促繁荣发展、进学校促同心筑梦、进军营促鱼水情深、进家庭促邻里和睦,实现创建工作全覆盖,形成了人人讲团结、处处抓团结的良好氛围。目前,西宁市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称号,7个县区均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区”。同时,西宁市把社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的主阵地,创新推动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工作,先后打造67家市级社区“石榴籽家园”,167家县区级“石榴籽家园”。

    一项项举措、一件件实事,让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平凡中得到升华。如今,在湟水河两岸,各族儿女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描绘出民族团结进步新画卷。

 

当前:3版(2024年12月3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