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家电影局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电影总票房达425.02亿元,观影总人次为10.1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334.39亿元,占比为78.68%。从“热辣滚烫”的春节档,到丰富多彩的暑期档,再到凝聚精神的国庆档;从走进影院看奥运、看演唱会,到“跟着影视去旅行”渐成风尚……2024年以来,我们看到了视听语言的新探索、电影业态的新尝试。
在以后的日子里,如何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影院,成为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票价
19.9元的电影票不妨大量回归
◎ 江德斌
今年元旦节,不少观众在走进电影院时,惊喜发现票价降了。话题#19.9元的电影票回来了#冲上热搜。据媒体报道,在相关购票平台,《“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两部喜剧电影最低票价均在19.9元徘徊(不含平台服务费)。根据影城和场次的不同,票价浮动较大,最高价与最低价相差近40元。
猫眼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我国电影平均票价连续4年超过40元。19.9元的票价相当于“腰斩”,确实令人感到意外,居然还能再买到这么低的电影票。相比以往的平台票务补贴、政府优惠券、影院打折促销等降价模式,这次电影票降价是从源头开始调整的,也就是影片发行方的主动为之,以“调整结算标准”的方式将票价降下来。面对理性的电影市场,影片发行方想通过降价促销,达到“薄利多销”的目的,这是一种理性回归。
国家电影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4年电影总票房为425.02亿元,较2023年总票房(549.52亿元)减少了124亿元票房,下滑幅度达22.6%。总票房滑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爆款影片少、整体质量欠佳、影片库存不多、票价过高、微短剧冲击等,导致电影市场不如预期。
压力之下,影片发行方选择降价促销,试图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恢复电影市场的人气,这是明智的。电影既是艺术品,同时也是商品,自然会受到市场竞争和供需规律的影响。近年来,电影票价持续上涨,令消费者的观影成本上升,不少人吐槽票价太贵,一家三口看场电影就要花一两百元,不少家庭压缩开支,搞“平替消费”,减少了看电影的次数。
不过,由于我国电影票价整体处于高位,仅靠一两部影片降价,或者只限于少数场次降价,还是不够的,需要更多影片跟进,需要更多场次降价,将整体的电影票价真正降下来,大幅度降低观影成本,让观众感受到诚意,才能吸引更多观众入场。
与此同时,电影质量也有待提升。从近年来的电影市场亦可验证,影片好,不降价也有很多人看,成为爆款,但如果影片质量不行,送票都可能送不出去多少。从观众实际体验来看,目前很多影片质量差、口碑差,不值票价,也就无法吸引观众。因此,在电影票降价后,更需要提升影片质量,精心打磨剧本、用心拍摄,给观众奉献更多口碑佳、制作精良的优质作品,观影体验好了,票房自然不用发愁。
关键词:质量
以好故事焕发出电影的号召力
◎ 黄根华
据媒体报道,在我国2024年电影市场,国产电影占据了年度票房排行榜的前八位,分别是《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抓娃娃》《第二十条》《熊出没·逆转时空》《默杀》《志愿军:存亡之战》《年会不能停!》。这表明,只要是具有优质内容的好电影,不怕吸引不了观众走进电影院。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票房的高低牵动着整个行业的神经,而电影质量则决定了电影票房的高低。
打造优质电影的关键,就在于讲好故事。一个好故事是电影的灵魂所在。它可以是对人性、梦想等方面的细腻刻画,让观众在观影时仿佛看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比如收获34.6亿元票房的《热辣滚烫》,是一部鼓励大家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电影。它告诉我们:不要因一时的困境而放弃自己,要勇敢地为梦想拼一次。在人生的长河中,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会让我们感到迷茫和无助,仿佛被无尽的黑暗笼罩。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有勇气去面对和改变,就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创造属于自己的滚烫人生。
同时,故事的创新性也极为重要。千篇一律的剧情很难勾起观众的兴趣,独特的叙事角度、出人意料的情节转折等,能让影片脱颖而出。像《抓娃娃》表现的是“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主题,却创新表达方式,以荒诞的剧情展现一些家庭教育方式的荒诞性。当对孩子的“爱”变成一场“游戏”,孩子就被“游戏”的规则所控制,被“爱”的名义所束缚。它深刻地告诉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非活在父母的期望之中。
当然,故事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也不能忽视。情节连贯、逻辑自洽的故事,才能让观众沉浸其中,而不是看得一头雾水。
近年来,国产电影的品质虽得到整体性提升,但内容为王,仍是电影行业发展的硬道理。由中国电影家协会联合灯塔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电影观众变化趋势报告》显示,阻碍观众进场或影响票房走势的因素,最主要的是影片口碑平平,故事俗套不吸引人。国产电影若想吸引更多观众走进电影院,就必须牢牢抓住内容这一根本,用心打磨故事,用故事的魅力去打动观众,如此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电影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实现票房与口碑的双丰收。
关键词:宣传
用“权威版电影解说”吸引观众
◎ 徐刚
前段时间,导演张艺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呼吁观众走进电影院,亲身体验大屏幕带来的视听盛宴,而非仅通过手机快速浏览电影解说。他认为,电影院观影的仪式感与沉浸感是线上无法替代的,希望大家能共同守护这份独特的电影体验。
看电影的时间长,不管好看难看,观众都需要在电影院里等到放映结束,除非自愿提前离开。电影解说时间短,三五分钟就可了解一部电影的大概内容、精彩片段。对于电影创作者来说,当然更希望人们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因为没有观众就没有票房。不过,究竟是去电影院看电影,还是刷刷手机上的电影解说?选择权在观众手中。市场在变,观众的娱乐方式也在变,电影人必须有创新意识,研究市场,努力满足观众需求。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时间愈发碎片化,短剧、微电影、电影解说等短平快的艺术呈现方式逐渐占据市场。对于那些没有足够时间去电影院或需要筛选电影的观众来说,电影解说提供了高效的信息获取方式。优秀的电影解说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形式,解说者通过生动的语言、独特的视角解读电影,挖掘出一些观众可能忽略的细节和意义,为电影文化的传播拓宽了渠道。
客观而言,走进电影院看电影和浏览电影解说并不冲突。它们更像是电影文化生态中两个相互补充的部分。如果说去电影院看电影是电影艺术体验的“正餐”,是一种深度的、全身心投入的欣赏方式;那么,浏览电影解说则是“开胃菜”或“餐后甜点”,可以帮助观众选择电影,或在观影后加深对电影的理解。当然,前提是电影解说能够取得版权许可,而非在盗版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
当然,张艺谋导演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当前,电影解说领域乱象丛生,大量未经版权方许可的解说作品充斥网络。不少解说往往只是简单的片段拼接剪辑,质量参差不齐。部分解说者仅凭个人喜好解读电影,无法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容易对观众产生误导。长此以往,观众可能过度依赖这种简单的情节概述,而忽略电影本身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无疑会削弱电影艺术的价值。此外,一些不良电影解说对电影票房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当前的关键是,如何寻求走进电影院看电影与浏览电影解说之间的平衡。一方面,电影制作方可以探索更多元化的发行渠道,比如推出适合移动端播放的精简版预告片,用权威版电影解说,吸引更多潜在观众走进电影院;另一方面,电影解说创作者应在尊重版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提升专业素养,避免过度简化甚至曲解原作,尊重电影创作者的心血结晶。
总之,走进电影院观看电影与电影解说,可以相辅相成。在尊重版权和原创的基础上,双方可以共同推动电影文化的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