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长征路,探寻四川的红色记忆
——“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泸州站侧记
◎ 本报记者 卢瑶

 

思政课展演现场。 卢瑶  摄

 

    “特早绿茶,亮节高风,立身不择地,幽谷深草亦安,不慕繁华;挺胸直指苍穹,寒霜雨雪不屈,得日月钟情。……”1月16日上午,“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走进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中国特早茶博物馆。众人步入博物馆,从纳溪茶的“早”出发,以“茶”为眼,以“茶史、茶艺、茶业”为脉,聚焦纳溪乃至全国茶叶历史、文化、产业与乡村生态、生产、生活的互动,也为“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泸州站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1月13日-16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网信办等省直机关共同主办的“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走进第一站——泸州市,在古蔺县、叙永县、合江县和纳溪区开展为期四天的活动。活动中,由媒体记者、专家学者、青少年学生、文艺工作者、志愿者代表组成的五支队伍积极探寻红军长征在四川的红色烙印,从重温峥嵘岁月和追寻先辈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

    感 受

    红色种子生根发芽

    “1935年2月18日,红十二团抢先控制二郎滩,红十三团随后赶到,与红十二团共同作战,渡过赤水河,抢占对岸滩头阵地,被后人称为‘二郎滩背水之战’……”1月14日,铭记光辉历史——四渡赤水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叙永县鱼凫文化报告厅举行,国防大学教授刘波讲述了“四渡赤水”的历史故事,听众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汲取了智慧和力量。“当我听说红军长征经过了我们这里,我觉得我的每一步都走在他们的足迹上。”叙永镇中心小学校学生杨润泽告诉记者。

    1月15日,五支队伍在合江县天立学校的思政课展演中,观看了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4部作品,重温那些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泸州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许多焱向记者介绍,泸州依托本土红色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四渡赤水、石厢子会议、石顶山起义等历史资源,开展“本土红色文化师生演”思政课品牌建设,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古蔺县持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故事天天讲、红色歌曲天天唱、红色诗词天天诵、红色教育天天有”系列教育活动及“重走长征路 追寻先辈足迹”研学旅行,打造红军小学6所。叙永县编排红色戏剧、歌曲、舞蹈等节目24个,石厢子中心校入选四川省首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

    在为期四天的活动中,五支队伍常常会“回到”过去,重温红色故事、重新感受先辈们奋进的精神:在太平古镇的古树下,“中国好人”胡敬华绘声绘色讲述三块银元代代传的故事;在太平—二郎长征历史步道(司家凹口)踏着先辈的足迹,翻山越岭重走长征路……

   见 证

    山河变化日新月异

    位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鸡鸣三省大桥,凝聚了几代人的期盼。1月14日,五支队伍的队员们站上了这座大桥。站在鸡鸣三省大峡谷远眺,好似刀削斧劈的悬崖峭壁将泸州市叙永县、云南省镇雄县、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一分为三。河水在崖底奔流,千百年来,村民隔水相望,必须跋山涉水,方能到达对岸。

    “这里能架起一座桥吗?什么时候才能修好呢?”这座桥,让水潦彝族乡赤水河村村民张先秀期待了半辈子。终于,2016年7月,鸡鸣三省大桥被纳入四川渡改桥项目落地建设;2020年1月21日,鸡鸣三省大桥正式通车,结束了三地隔河相望不相连的历史。在鸡鸣三省大桥建成通车后,张先秀在附近的停车场摆了个摊位,秋冬卖柑橘,夏天卖李子,都是自家种的。最近,她还特意进了些春联、灯笼、剪纸等年货摆在商铺门口,方便村里人采购。鸡鸣三省大桥的建成切切实实解决了当地百姓出行难的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连心桥”“致富桥”,极大方便了群众交流交往,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叙永县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高游客接待水平,当地还将结合红色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包装和打造具有彝族风情的民宿村落等旅游发展项目,推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

    “这盛世如你所愿!”专家学者队伍中,四川长征干部学院二级巡视员任春艳满怀感慨。任春艳告诉记者,自己在这次行程中不仅踏访了一个个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长征点位,更通过鸡鸣三省大桥、郎酒庄园、中国特早茶博物馆等看到了长征途经地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到了当地群众的幸福生活。

    体 验

    传统文化魅力十足

    “赤水河万古流,上酿酒下酿油”,这里的油指的是酱油。1月15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来到合江县先市镇,扑面而来的是酱香。从鲜豆到酱油需要经过多少道工序?先市酱油传统酿造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合江县先市酿造食品有限公司车间主任陈思维给出了答案:13道。从选料到大豆整粒蒸焖、冷却、天然野生菌种制曲、长周期晒露发酵……“先市酱油每一道工序都是手工操作,且至少经过3年的晾晒后,才能成为合格的酱油,走上大家的餐桌。”陈思维一边在车间计算着大豆的蒸焖时间,一边向记者介绍,“2014年,先市酱油酿造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先市酱油也逐渐走上了更多家庭的餐桌。”

    除了先市酱油,还有护国陈醋、蝴蝶画、杨氏香囊……一路走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影总是伴随着五支队伍,也吸引着众人去感受非遗的深深魅力。

    1月15日晚,“弘扬长征精神”文艺联欢活动在纳溪区山河明月·醉酒城举办。联欢活动上,非遗火壶的表演引发了现场的掌声与欢呼。热烈的火光与壶影交相辉映,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这个节目真精彩!我相信表演者一定是经过了多年的学习与锻炼才能将火壶舞得这样壮观!”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青年教师王饼告诉记者。他说,自己用《美丽阿坝等你来》唱出了阿坝州的热情,也在观看节目时,感受到了泸州人的热情。“阿坝和泸州都是长征途中的重要地区,我们从小都听了很多长征故事,我希望今后能将长征故事写到歌曲里,唱给更多的人听。”王饼笑着说。

    时光无言,山河为证。跨越历史烟云,被热血浇灌的长征路上,红军故事代代相传,革命老区新景多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四川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前:2版(2025年01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