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乡风文明作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紧迫任务,多次强调要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繁荣乡村文化,促进移风易俗。新的一年,应该如何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出席四川省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聚焦这一话题,提建议献良策。
提到移风易俗给乡村带来的改变,四川省人大代表、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几几彝绣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阿的几几感慨万千。2019年,阿的几几一家告别了山上破旧的土坯房,搬迁至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住进了新房,迈出了几辈人都未能完成的一大步。在当地妇联的大力扶持下,阿的几几凭借着努力与刻苦钻研的精神,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小学徒,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喜德彝绣培训老师,并带动当地500多位绣娘在家门口就业。
几年来,阿的几几切实感受到,随着乡亲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一些曾经阻碍发展的陈规陋习正逐渐消失。她表示:“繁荣乡村文化,促进移风易俗,始终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发展彝绣产业,一方面传承了我们宝贵的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实实在在地改善了大家的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到,文化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灵魂。只有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让其绽放新的光彩,才能真正推动乡村走向繁荣昌盛,促进移风易俗。
“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对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他们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四川省政协委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校长色准告诉记者,移风易俗一直都是她履职路上关注的重点,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希望能播种文明种子,培育好祖国的花朵。
近年来,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理念在校园内生根发芽。一方面,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依托,开设29项特色课程,把文明新风尚融入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移风易俗系列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清明祭英烈,以及邀请先进典型、志愿者进校宣传等多种形式,将移风易俗的思想根植于学生心中。同时,学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孝、善、和、俭等主题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打造“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红色图书角等文明阵地,在潜移默化中让文明新风浸润学生心灵。
“我们将继续建设文明校园,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推动移风易俗教育向家庭延伸,形成良性循环,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进而辐射全县,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色准说。
“我们村最近正在筹备村里的春节联欢晚会,这和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内容不谋而合。”四川省人大代表、宜宾市高县来复镇太平村党总支书记王春霞开心地告诉记者,这几年,她带领村民举办春晚、农民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利用便民服务小骑手宣传政策,并编排三句半等文艺节目倡导新风尚。同时,开展“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清明节送菊花引导文明祭祀,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精神面貌。
“移风易俗就是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摒弃陈规陋习,弘扬文明新风。”王春霞说,太平村将继续开展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凝聚民心;持续加强乡风文明治理,树立新风;用好便民服务小骑手,坚持与群众面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文明之花在太平村绽放。
“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四川省政协委员、乐山市政协副主席周丹妮感慨道。去年,在她的带队下,乐山市政协创新开展“委员讲堂进彝寨”活动,通过“群众点题,委员以点带面互动式宣讲+有事来协商,帮助群众解决‘期盼’的烦恼事”这一形式,通过汉、彝双语,向彝族群众宣讲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倡导移风易俗,把文明新风吹进群众心中。
周丹妮表示,接下来,乐山市政协还将携手各县政协,组织委员就民族地区群众关注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移风易俗治理、彝区禁毒防艾等主题积极开展宣讲,努力做到授课人员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不断增强讲堂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为推动“同心共建现代化乐山”专项行动走深走实提供助力,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