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立结合树新风 多措并举开新篇
——四川汉源县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厚植文明乡风
◎ 李莉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坚持管理制度先行、教育引导跟进、村民自治保底,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厚植向上向善文明乡风。

    从制度机制上“破难题”

    “以前,办红白事前一个星期就要开始准备,人情礼也是越还越高。现在定了村规民约,只办一天,花销少还不麻烦。”片马彝族乡然莫村村民阿木铁匠表示,现在大家按照宣传政策为标准操办,坚决抵制铺张浪费,村里风气越来越好。

    自从四川省开展高价彩礼专项治理以来,汉源县各乡镇、村组围绕如何遏制高价彩礼,在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上下足了功夫。一是将婚丧移风易俗作为治理重点,针对滥办酒席、大操大办、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问题,制定出台《汉源县治理农村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方案》,明确重点任务,对婚礼彩礼、礼金、宴席等制定“限高”具体量化标准。二是紧盯党员干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落实婚嫁活动“十严禁”和操办婚丧喜庆等事宜申报审批工作要求,鼓励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推动移风易俗,为基层群众做好表率。三是探索建立移风易俗通报机制,强化督促指导,对顶风违纪、责任不落实等问题,依纪依规严肃处理,并按要求进行通报曝光,持续形成震慑。

    从教育引导上“出实招”

    “场景热闹人又多,和谐邻里来帮忙,天价彩礼要不得,婚事简办树榜样,喜事办得喜洋洋。”2023年7月的一天,在九襄镇木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外,一群身着戏服的群众热闹地演着老太庙花灯,这是汉源积极探索乡土文化、引导移风易俗进入千万家的一个侧面。

    近年来,汉源县争取省级婚俗改革试点,举办汉源首届“5·20”集体婚礼等活动,用实际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共同营造和谐美满的文明氛围。该县组建志愿服务队伍120余支,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通过院坝会、微讲堂、主题实践活动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基层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潜移默化推动移风易俗观念深入人心。同时,发布《移风易俗除陋习,携手共建树新风——汉源县移风易俗倡议书》,设立移风易俗文化墙,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改陋习、树新风活动,组织群众公开践承诺,累计有六千余人次签订《“移风易俗倡文明新风”承诺书》。

    如今,一面面文化墙、一句句响亮的口号,引导汉源老百姓崇尚文明;一个个先进典型的创建评比活动,激励大家崇德向善;一个个文化活动场所,丰富当地百姓的文化生活。

    从自治管理上“立新规”

    “以前喜事白事,费钱又费力不说,还很铺张浪费,所以我们坚持喜事新办,废除陈规陋习,简化婚礼程序。”九襄镇三强村三组村民曹曰芝是村里移风易俗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她的女儿结婚时,只准备了几桌可口饭菜,一家人吃了一顿简单的家常饭。像曹曰芝这样的先进典型,时常被邀请在道德评议会中宣讲,讲述她对移风易俗的看法和做法,带动身边人主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

    近年来,汉源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分层分类推动工作落实,重点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作用,强化村民自治,规范成立123个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列出本村(居)婚丧嫁娶办事程序、礼金标准等规定“硬指标”,明确违约责任和处罚办法,并写入村规民约并上墙公示,通过教育、规劝、奖惩、“红黑榜”等措施,实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与此同时,该县积极探索积分制度,20余个村(社区)试点制定了移风易俗积分制奖励办法,对主动践行移风易俗和主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支持移风易俗的村民给予积分奖励,用小积分激发新活力。此外,该县还将“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与移风易俗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群众学有示范、行有榜样。

 

当前:3版(2025年0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