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抢票“加速包”肆意生长

 

    第三方抢票平台的“加速包”乱象,再度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近日,有媒体选择2月5日12306显示无票的高铁列车二等座分别在多家平台的APP上进行抢票测试,结果8家平台均未抢到票,这一结果恰好证实了铁路部门的说法:所谓的“加速包”是一个忽悠旅客的噱头,实际上旅客加钱和没加钱最后的速度都是一样的。

    编辑点评:平台趁着春运期间车票极度紧张的态势,精心炮制出了一套“付费加速”的商业套路。从“低速”到“光速”,从“专人抢票”到“VIP 通道”,层层递进的付费选择项,构建起了一个看似合理、实则虚妄的抢票系统。这种商业模式实质上是对公众焦虑心理的精准把控与收割。

    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样的商业行为已然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市场垄断。当大部分用户不得不使用这些平台时,传统的购票渠道反而被逐渐边缘化。这不但扰乱了正常的票务市场秩序,也加重了旅客的经济压力。

    春运购票难诚然是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但绝不能成为商业机构牟取暴利的手段。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增加运力供应、优化票务分配,而非放任伪科技产品的肆意生长。唯有回归服务的本质,才能切实维护旅客的权益,保障春运的正常秩序。

 

当前:A1版(2025年02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