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宵

 

    元宵节,又称灯节、元夕、上元节,2008年6月,元宵节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一年之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开始,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踏月走桥、观灯彩、猜灯谜、放烟花……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综合人民网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等)

 

当前:3版(2025年02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