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韶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火热开展
把幸福送到群众家门口
◎ 吴新春 庞新梅

 

    “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聚民心、暖人心”的实事好事办到百姓心坎上,让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近年来,在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火热开展,处处可见志愿者,人人都在学雷锋,“文明实践我是行动者”不仅是深入人心的宣传口号,更是人人践行的行动标准。

    聆听党的声音

    从屋场会、夜话开始

    “这几年修了路、装了灯、通了水,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夜幕降临,韶山乡青年干部宣讲员小沈与十多位村民围圈而坐,结合乡村发展实际,为村民们讲解党的好政策。

    夏天一条板凳、一把蒲扇,冬天一盆炭火、一壶热茶,村民围坐一起聊聊身边事、家国事。在杨林乡瓦坪村,这是一幅随处可见的熟悉夜景。特别是近两年,村里人居环境日渐改善。在一天的辛劳之后,人们习惯三五成群地聚到屋场互相交流放松。

    屋场会上,干部群众、老老少少在一言一语、一问一答中,把夜晚拉家常的习惯变成了群众晓政策、话民生、乐生活的大平台。民生福祉、经济发展、社会热点皆为话题,大家畅所欲言、观点碰撞博弈。

    面对面,才能心贴心,实打实,才能入脑入心。为破解理论宣讲单向灌输多、互动参与少,内容抽象枯燥,不接地气等问题,韶山市着力打造了“为理而来 红杜鹃百人千场宣讲”品牌,组织宣讲队伍深入单位、学校、村组,从会场走到现场、屋场,通过“群众提问我回答”增加互动性,通过“讲故事互动聊天”,将反诈骗、惠民政策等宣传给群众,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把大道理讲透、把小道理讲深。同时,将党的理论政策与文艺表演相融合,采取小品、三句半、朗诵等形式,把理论“演出来”“唱出来”。

    践行为民办事

    从集市、上门开始

    健康义诊、知识科普、公益摄影、爱心义剪、文艺演出……在韶山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各类摊位连成一片,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摊主”不时吆喝,群众在欢声笑语的氛围中赶集市、沐新风,感受着来自“家门口”的贴心志愿服务。

    这是韶山市打造的“心相莲 搭把手 伟人故里映山红”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以接地气、具活力、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方式,将“赶集日”变成了“惠民日”,把科技、文化、卫生送到各个村社,将暖心贴心服务送进群众心坎,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走深走实。

    “我年纪大,腿脚又不方便,幸好现在家里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我可以扶着扶手走。如今,房间不仅有床边扶手,还有感应夜灯,晚上起来再也不怕摔倒了,简直太贴心了。”近日,志愿者走访发现,清溪镇梅湖村的半失能老人汤国明家里进行了适老化改造,让老人的居家生活安全更有保障,生活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韶山市还将文明实践志愿活动和移风易俗主题活动相结合,编排花鼓戏节目《村规民约我来唱》《移风易俗我践行》,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村晚”形式,利用春节、端午、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进行巡演,把文明之风吹进了千家万户,让移风易俗观念潜移默化浸润民心,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推进“圆梦工程”

    从心理、文化开始

    “‘童伴’来助力,成长不迷路。”杨林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特别关心农村留守儿童,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进乡村”“‘杨’帆起航,木秀成林”夏令营等活动,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引导青少年以阳光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学习。

    2024年,长湖村举办了首届“乡村相见乐见长湖”主题夏令营,围绕音乐艺术主题,开设口风琴器乐、合唱和舞蹈等课程,穿插手工、朗诵以及趣味运动、芳草诗会、仲夏音乐会、心理讲座和红色论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和积极的氛围中体验着成长与进步。

    韶山冲社区组织40余名“小小红色讲解员”在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接受专业讲解培训,培训后通过示范讲解和现场宣讲,向社区居民和游客传播弘扬党的历史、革命斗争精神和韶山的红色文化。

    火车站社区联合韶山市映山红志愿者协会举办了“七彩假期夏日趣影”系列实践活动,15名暑期回乡的社区大学生志愿者,自主策划了逻辑思考、科学、音乐、舞蹈、美术、手工等方面课程内容,提高社区青少年的社会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2024年以来,韶山市组织心理健康老师、大学生志愿者、科普文艺工作者、“五老人员”等各类人才积极参与“圆梦工程”志愿服务活动,运用“农家书屋”“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场地,就近就便为村上的中小学生提供志愿服务,实现“课业辅导 兴趣培养 安全教育”的有效融合。

当前:3版(2025年02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