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筑梦 情满深山
——记“中国好人”关艳
◎ 本报记者 刘旭飞

 

    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有一间不足50平方米的乒乓球室,这里见证了一位退而不休的教练与一群山里孩子的乒乓之缘,她就是世界冠军林诗栋的启蒙教练——关艳。退休后的关艳选择走进大山深处,用小小的乒乓球为山里的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梦想的道路。今年1月,关艳获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

   /  情系山里娃  / 

    “能为这些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算继续发光发热了。”2021年,当关艳听到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训练部主任谢坚那句“黎族苗族孩子们或许能通过乒乓球改变命运”时,她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原本计划环游中国的她,毅然和丈夫李华先来到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组建起这里的第一支黎苗少年儿童乒乓球队。

    当时,水满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对乒乓球几乎一无所知。面对一群充满好奇却又全无基础的孩子,关艳没有退缩,她和丈夫把闲置的教室改造成乒乓球室,从零基础开始一步步教孩子们握拍、发球、接球,每一个动作都倾注了她和丈夫的心血。

    关艳告诉记者:“我想让这些孩子通过乒乓球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希望乒乓球能成为他们改变命运的钥匙。”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们的乒乓球水平日益提高,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2022年,关艳率队在海南省组织的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24年更是在全国青少年体育联合会青少儿系列巡回赛(海南站)中摘金夺银,获得了多个组别的冠军和亚军,创造了五指山市水满中心学校乒乓球比赛的最好成绩。
    /   坚守克万难  / 

    “既然选择了,就必须拼尽全力。”这是关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山区执教的岁月里,她面临诸多困难:训练队伍的变动、孩子们技术基础薄弱、缺少参赛经费……但关艳从未退缩,“只要孩子们还向我学球,我就会教下去。”关艳朴素的话语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

    为了提高训练质量,关艳采用了“多球训练法”,确保每位队员都能得到充分锻炼。每天她都要发出7000多个球,手腕和腰部的旧伤因此复发,但她从不言苦,依然坚持每天高强度陪练,还常常联系省队为孩子们争取观摩和训练机会。

    为了给孩子们提供训练装备和营养补给,关艳常常自掏腰包,并且多方寻找赞助和支持。关艳坚定地说:“我想让这些孩子知道,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梦想。”在她的努力下,不少朋友和乒乓球俱乐部都伸出了援手,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营养品、服装、训练器材等,关艳的儿子也常常为孩子们送来营养品。

    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获得了进入省队集训的机会,黎族苗族少年实现了进入省队零的突破。

    /   共筑乒乓梦  / 

    “我们真心希望把水满乡打造成真正的乒乓小镇,让山里的孩子因为乒乓球多一条走出大山的路。”关艳告诉记者,在她的心中,乒乓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在她看来,乒乓球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潜能和斗志,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和坚强。“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够通过乒乓球走出大山,然后再回到大山,将梦想传承下去。”关艳表示。

    关艳不仅教授孩子们乒乓球技术,更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意志。她常常用林诗栋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告诉他们只要努力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她还积极争取,邀请林诗栋和省队的队员们到山里指导孩子们的技术动作,让孩子们感受到外界的关爱和榜样的激励。

    如今,水满中心学校的乒乓球室已经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每天放学后,孩子们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到乒乓球室,围着关艳请教问题、练习乒乓球技术。在孩子们的心中,关艳不仅是教练、是老师,更是他们的“乒乓妈妈”,虽非亲非故,但又如亲如故。

 

当前:A1版(2025年02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