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舒适宽敞的阅读空间拿起一本书,在家门口的广场上跳一支舞,看一场露天电影、听一曲传统戏剧、闹一场“村晚”……如今的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遍布城乡的各类文化活动场所,已经成为辖区居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聚力文化惠民 建设文化强区
每周六上午,市民马月菊吃过早饭后,都会约着朋友一起到文亭巷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跳舞。“这里有专门的舞蹈排练厅,冬暖夏凉,宽敞舒适,最主要还免费开放,可真是解决了我们排练的大难题。”她笑着说,“有时还有专业老师来给我们指导,大家受益匪浅!”
近年来,城西区持续推进文化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建设文化基础设施,优化文化服务和产品供给。构建全民阅读网络,线下合作开放职工书屋和学校图书馆,建立67个公共阅读平台;线上推广全民阅读,与省图书馆合作举办阅读活动,设置二维码创建91个线上图书角,全面开放线上图书资源,便捷阅读,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
同时,为全面提升文化服务的普及程度和便捷性,城西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定期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涵盖戏剧表演、书画展览及手工艺工作坊等,不断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丰富文化供给 赋能美好生活
去年暑期,市民张海萍带着住外省的父母和孩子到西宁来了一场“特种兵”打卡游,在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节上,豆面饭块、熬饭、炕锅羊排、炒凉粉等特色美食以及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让一家人驻足流连。
城西区创新旅游体验,推出“景区+剧本杀”新玩法,开发沉浸式消费场景。打造了河湟文化主题剧和“梦回唐蕃——《文成公主》”舞台剧。推广了5条“微旅游”精品路线和“西宁抱抱”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满足新体验需求。常态化保护文化遗产,开展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安全巡查,提升保护质量与安全水平。申报了2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确定了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丰富保护体系。开展了8场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基层活动,推进活化传承工作。在青海体育中心、青海大剧院等场馆举办的大型演唱会和体育赛事活动中,大力宣传推介雪豹之都,塑造城市形象,推出多项服务和优惠举措,并精心策划了“漫游西区”旅游路线,持续吸引市民和游客参与。演出“流量”逐渐转化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量”,城西区活力满满。
净化文化环境 树立文明标杆
在过去一年里,城西区线上线下联合行动,不断净化文化市场。深入实施“扫黄打非”五大专项整治行动10余次,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文体局、区市监局、城西公安分局紧密协作,开展了5次联合检查,全面覆盖680余家文旅企业,及时发现并整改存在问题。建立“行业自查+随机抽查”检查机制,通过“三查三看”工作法(查证照资质看主体资格、查印刷内容看合规经营、查管理台账看日常管理),加强打印、复印违法违规内容资料,非法经营及涉黄非法经营等行为的监管,有效地保障了城西区文化市场的稳定、有序、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