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与童心的交融
——读孙丽萍《轻轻的梦》有感
◎ 孙佳

 

    在文学的浩渺星空中,儿童文学作家孙丽萍的长篇童话《轻轻的梦》犹如一颗独特的星辰,散发着别样的光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文学作品,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老的昆曲艺术与孩子们纯真的童心。

    昆曲,这一古老而典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数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那悠扬的唱腔犹如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那精美的服饰和妆容恰似绚丽的繁花,盛开在文化百花园里;那细腻的表演动作仿佛风中的柳枝,摇曳出无尽的风情……然而,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浪潮冲击下,昆曲逐渐被边缘化,面临着传承危机。如何让孩子们爱上昆曲,走进古老的戏剧百花园?

    《轻轻的梦》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孩子们了解昆曲的大门。从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昆曲深深的热爱,以及她试图将这种热爱传递给孩子们的迫切愿望。她以一种独特的笔触,为孩子们勾勒出昆曲世界的美妙画卷。书中的文字不再是生硬的文化符号,而是充满生命力的小精灵,一如书中的主人公“轻轻”一样,跳跃着、嬉戏着,感悟昆曲的起承转合,感受三弦上的唯美音符,引领着孩子们走进昆曲的神秘花园。在这座花园里,孩子们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戏服是如何一针一线地被绣制而成,婉转的唱腔是如何经过千锤百炼才得以流传,可以想象一下古戏台曾经的热闹……这就像是一场奇妙的旅行。

    从教育角度来看,《轻轻的梦》打破了传统教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生硬灌输的模式,采用了一种更温和、更贴近孩子心理的方式。孩子们的心灵是一片纯净的土地,需要用合适的方式去播种。昆曲这颗文化种子,在《轻轻的梦》的滋润下,能够更加顺利地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从文化传承层面而言,孩子们是文化传承的未来和希望,引导他们爱上昆曲,就等于为昆曲的传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轻轻的梦》为昆曲走进童心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它告诉我们,只要采用合适的方式,古老的文化艺术完全可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冰心儿童文学奖获得者孙丽萍创作的《轻轻的梦》,就像是一束明亮的光,照亮昆曲走进童心的道路。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有更多像《轻轻的梦》这样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出现,为文化传承创造更多可能,也希望有更多孩子在《轻轻的梦》的引导下,走进昆曲的世界,感受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甚至成为昆曲传承的小使者。

当前:5版(2025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