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囿于对历史题材、人物塑造的程式性表演,积极对现实生活作出艺术表达与回应,这是现代川剧艺术生命力的重要来源。前段时间,现代川剧《马多福的金饭碗》由四川省达州市文化艺术中心、达州市艺术剧院携手出演,该剧以“金饭碗”为引、“播种稻谷”为由,讲述发生在4位家庭成员间的故事。
聚焦粮食安全的时代叙事
《马多福的金饭碗》讲述了男主马多福一家为继承财产回乡种稻、历经困难终获成功的故事,通过小家庭的视角来呈现粮食安全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主题,同时结合个人对精神根源的追寻,映射出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内心迷茫。这种巧妙的结合让观众可以找到自己渴望精神回归和心灵慰藉的影子,引起共鸣从而审视自身。
矛盾冲突和解的鲜活人物
戏剧的本质在于矛盾冲突的展现,缺乏冲突戏剧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石。该剧以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农事时令为叙事脉络,通过“立春寿宴”“雨水返乡”“惊蛰犁田”“谷雨插秧”“大暑谷长”“秋分收获”6场戏,细腻描绘了稻谷从播种至收获的全过程,其中人物设定与叙事线索并行,剧情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融合舞台艺术的观演创新
作为现代戏,《马多福的金饭碗》在戏曲舞台融合创新呈现上展现出川剧艺术的当代风采。在演唱方面,演员与帮腔字字清晰,余韵悠长。唱词雅俗兼具,语言精练易懂,意蕴深远。
在念词上,该剧将四川方言的幽默运用得可谓恰到好处,如“爪子、咋个、装莽、惯侍、板眼儿、淘神、焦人、甩火腿”等为舞台表演增色不少,不仅令四川本地观众倍感亲切,也让外地观众领略到川剧幽默风趣的语言技巧、贯通表里的乡土气息和“悲情喜演”的独特艺术感染力。
该剧灵活运用不同表演程式,在描绘角色内心活动时,采用超越现实的表演手法,通过舞台调度、灯光设计等巧思,展现角色的内在情感,使观众沉浸在剧情之中。在众人各怀鬼胎欲夺“金饭碗”的场景中,4人各具特色的步法形态揭露了其心中贪欲。
此外,该剧还将生活化动作进行艺术加工,转化为富有美感的舞蹈小片段。如第四场兄弟插秧的场景中,女舞者轻快的舞步与男舞者插秧舞相映成趣,绘就了田间农作美景;第五场暴雨里的“锄头舞”,通过挥舞锄头泄洪的生活化动作与翻身等技巧动作的结合,展现了村民的团结英勇和泄洪的紧张艰辛。
为“金饭碗”铸魂的启迪
“金饭碗”到底是什么,是该剧的重要线索。随着剧情推进,谜底在马多福一家思想的转变中被解开——原来大家梦寐以求、象征财富的“金饭碗”并不存在,只有代表勤俭节约、拼搏奋斗精神的“土饭碗”。
从剧作开场时的铺张浪费,到最后抬着箩筐进粮仓时,洒落的谷粒也要小心翼翼地捡起;从刚返乡时第一次煮米饭的窘迫、抱怨到最后吃到自己辛勤劳动成果时的欣喜、满足,马多福一家的变化,既是对传统美德的弘扬,也是对当代人生活理念的思辨——真正的幸福并非源自物质的堆砌,而是心灵深处的满足与精神世界的丰盈。戏至尾声,马多福决定投资家乡建厂助力村民致富,主题再度升华。
现代川剧《马多福的金饭碗》作为一部反映现代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戏剧力作,以其独特的选题视角、深刻的主题内涵以及演员精湛的艺术呈现,触及观众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