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践诺,排戏育人
——记四十余年深耕戏曲传承的蒲虎勤
◎ 杨世君

 

    蒲虎勤,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崆峒笑谈传承演艺中心职工,一级演员。从事戏剧创作表演40多年来,蒲虎勤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一生践诺,排戏育人,他是戏曲传承的“追梦人”,为传承弘扬戏曲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曾获甘肃省戏剧红梅奖表演一等奖、第五届甘肃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第九届敦煌文艺奖等荣誉。

    送戏曲进基层 丰富百姓精神文化生活

    自1982年起,蒲虎勤投身文艺事业,40余年来坚守戏剧表演,他不畏艰难,常年深入基层,为陕甘宁三省群众送戏下乡,背过铺盖卷、睡过麦草铺、住过百家屋、吃过千家饭。数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陕甘宁三省。其间,蒲虎勤累计为基层群众演出5000余场次,让传统戏曲文化深入基层,激发了戏曲的发展活力,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蒲虎勤还致力于创作精品戏曲剧目,由他组织并主演的大型现代眉户剧《崆峒山下》,讲述了崆峒山下河西村群众在驻村帮扶干部引领下,克服困难、守护环境、奋力奔小康的故事,促进了传统戏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该剧荣获文化和旅游部“全国现实题材优秀舞台精品展演剧目”称号,并入选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评选的全国17台精品剧目之一。平凉地方戏曲成功走向全国,深受戏迷喜爱。

    坚持公益培训 传承文化基因

    2023年,蒲虎勤开设了公益性戏曲实验班,旨在传承戏曲文化,实现从小学至中专的戏曲一体化培训。课程涵盖了戏曲艺术传承、理论、形体表演等内容,蒲虎勤累计授课600多课时,风雨无阻,培训学生及戏曲人士上千人。他的学生在两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中获得“金花”荣誉,打破了甘肃省在校学生在该奖项上21年的空白。

    为保护和弘扬戏曲文化,蒲虎勤还将个人收藏的6000余件戏剧服装、皮影、木偶及文献资料等分类整理,创建了1036平方米的平凉市戏曲博物馆,对游客免费开放。他积极推动数字化戏曲博物馆建设,把戏曲博物馆由线下搬到线上,累计接待游客23万余人次。他创立的“一团一班一馆”模式也受到关注和推广,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当前:A4版(2025年03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