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观音寺街道:“变美好”让幸福跃然眼前
◎ 相建伟 夏盼

 

    北京市大兴区观音寺街道将涵养文明之城作为服务百姓的不竭动力。2021年起,观音寺街道就立下了“观·变2021”“观·美2022”“观·好2023”2021-2023三年行动之约,2024年进一步深化巩固成果,以华丽升级筑牢文明之城,以文化底蕴润泽文明之城。2025年,观音寺街道开启“变美好”2.0时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务实的举措,不断丰富文明内涵,拓展文明外延,进一步奏响新时代的“文明乐章”。

    /  环境优先  /

    以“变”筑牢城市文明之基

    2021年起,街道探索实施“四转四全”工作法:转想法,全民“共干”;转做法,全方位“共建”;转管法,全维度“共治”;转考法,全过程“共督”,迈出了文明创建的扎实一步。

    老旧小区华丽蝶“变”。2021年,街道先后对8959户家庭实施了改造,总面积达73.2万平方米。团河苑小区等老旧小区完成29部电梯加装。观音寺南里社区探索“社企”共建新模式开启小广告治理新篇章,观音寺、观音寺北里等社区引入停车管理服务解决居民停车难,老旧小区在文明创建的步履中蝶变。

    背街小巷美丽蜕“变”。观音寺街道下辖的14条大街、47条小巷实行分级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招募小巷管家(志愿者)114人参与街巷治理;推进“一路两巷”环境整治提升,完成双河北里东街、双观巷等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工程;深挖辖区内低效闲置公共空间资源,从细节处打造精品“小微空间”,绿色、整洁、有序的街区空间逐步建成。

    辖区环境悄然锐“变”。4年来,观音寺街道推进无违建社区创建,拆除违章建筑共计11.8万余平方米;总面积9.2公顷的海户公园正式开园,健身运动区、儿童活动区等多个特色区域成为辖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广阳大街路侧照明升级,照亮新安里、新居里9000余户居民的出行路。

    /  立心培元  /

    以“美”铸造文明之魂

    以城市善治激发共建之“美”。观音寺街道整合区域资源,打造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七五小街”基层治理空间,设立“观民生”养老驿站、民情中心、社区微法庭、业委会指导中心、“观民心”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观民生”便民坊、“观民风”文明会客厅、“观民意”社工站等便民空间,以小空间牵动大治理,累计服务辖区居民2.6万余人次。

    以空间打造激发文明之“美”。近年来,观音寺街道探索“以文化人”的文化路径,打造多点实体文化阵地凝聚居民文明共识。打造兼具实体书店和文明实践功能的文明服务阵地“又见书社”,建设24小时阅读空间“又见书院”,通过实体阅读、文艺培训、志愿服务等充分凝聚思想共识。2024年9月中旬,启动“又见众藏”图书捐赠、漂流活动,举办校长、榜样、作家领读活动,持续推动书香观音寺建设。“又见体育公园”承载了历届“百天百场”文化活动、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等群众性文体活动,更以全民健身“大兴纪录”挑战赛促进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以定向引导激发“向善”之美。观音寺街道以文明城区创建为主题,通过彩绘楼道墙面、社区墙体、井盖等,打造精神文化阵地,营造“开门即景”的文明氛围。打造“扫黄打非”专题展厅、“护苗林”及景观小品等,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每月至少组织一场“扫黄打非”专题活动,成立志愿服务队,全方位引导文明社会风尚。

    /  举旗定向  /

    以“好”铸就文明之路

    振奋“好”精神。观音寺街道多措并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让居民从“观众”变为“主角”。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基地的宣传教育功能,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凝聚“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善之区”的思想共识。发布“蔚然大观·音传万家”系列文化活动,“春舞、夏音、秋歌、冬乐”四季主题贯穿全年,“百姓演 百姓看”为普通群众提供展示文艺才华的平台。

    学习“好”榜样。观音寺街道2022年启动“礼遇榜样”机制,开展“文明先锋寻找计划”及“榜样新春恳谈会”,先后推举“全国道德模范”王伟,“中国好人”张转玲,“北京榜样”孙建国、程贵根、董喜山等多名榜样人物。由各行各业的杰出代表共10人组成的百姓宣讲团,赴各社区开展巡回宣讲。

    满城“好”风景。观音寺街道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文明引导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文明交通”路口值守、“文明养犬”系列活动等专项宣传引导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等,在早高峰期间持续开展路口值守,街道领导带队,每月对路口值守人员进行一次关怀慰问,调动参与积极性。联合检测检疫和疫病防控部门等开展文明养犬宣传。

    观音寺街道以“变”为基、以“美”铸魂、以“好”筑路,一路深耕,让文明之花在京郊大地美丽绽放。

 

当前:3版(2025年03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