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让人随时随地汲取知识、陶冶心灵;夜色里,各种各样文明实践“夜行动”为城乡经济文化双向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持续发力,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内涵,构筑起精神文明建设新高地。
多元文化矩阵,筑起文明实践“大本营”
“接下来,就让我们跟着春晚,一起去背诗词。”近日,在寿光书城文明实践综合体举办的“名师公益大讲堂”上,圣城中学教师常欢欢走进“课堂”,创新性地将全民关注的春晚与语文学习紧密相连,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堂特殊的语文课。
据了解,寿光市依托新华书城文明实践综合体,创新培育了“名师公益大讲堂”“书香实践营”等一批全环境立德树人项目,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邀请学校“名师”、社会“巧匠”走进书城,开展阅读、非遗、科普、体育等全学科公益辅导,帮助孩子开阔视野、提升心智。
“我们将现有公共文化阵地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既拓展了公共文化生活空间,又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寿光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朱金华说。寿光坚持“筑阵地”和“强活动”两手抓,除了寿光书城文明实践综合体,还依托城乡学习书屋、文明实践大讲堂及仓颉汉字艺术馆等特色阵地,组织开展系列有温度、惠民生的特色活动,推出了书香文化节、非遗实践空间、“字在价值”学习体验、“寿工益学”职工文体培训等服务品牌,多元化的文明实践阵地已成为群众身边的“百姓之家”,这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魅力,更托起了群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多味惠民配方,烹出文明实践“好味道”
日前,圣城街道大仓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热闹异常,老人们三五成群,或下象棋,或聊天,或跳广场舞。中午到“幸福食堂”吃饭,下午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为老文明实践服务活动……老人们的生活过得十分充实。
近年来,寿光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成“幸福食堂”100余处,在提供高质量养老服务的同时,定期开展“敬老孝老”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唱红歌、宣讲健康知识,提供“有声”伴读服务,还定期邀请文艺表演服务队开展广场舞、戏曲展演,让老年人不仅吃上“健康餐”,还能享受“文化餐”和“文明餐”。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海洋文化大集、民俗庙会、灯谜大赛、京剧名家名段公益演出、“冰雪嘉年华”……各种各样的文明实践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合,点亮了寿光人冬日的美好生活。不仅如此,寿光市创新开办的“民生服务大集”,将资源系统整合、打包下沉,通过群众“点单”、部门“派单”的方式,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味蕾”,用心“烹饪”文明实践活动“菜品”,“大集”自去年开办以来已累计举行280余场,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通过一次次接地气、带“鲜”味的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切实增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多彩享夜行动,点亮文明实践“聚光灯”
“我在青年夜校报的是美妆课堂,通过美妆专业老师的指导教授,我学会了如何挑选适合自己的底妆产品,如何均匀涂抹打造‘自然无瑕’的肌肤。授课时,老师还会给我们亲自示范,让我觉得收获满满。”崔瑶瑶是寿光青年夜校的第三期美妆课学员,她表示,看视频学习与现场学习实践的体验感、收获感完全不同。
为探索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全民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创新文明实践的“共享模式”“夜间模式”,寿光市筹办青年夜校,精准服务青年群体。“不同于培训机构的刻板化、功利化,夜校老师教得专业、认真,还有兴趣相投的同学一起学习成长,这让我们的学习多了几分轻松和从容。”学员蔺晓成表示。在青年夜校,年轻人既能充实生活、增长技能,还能收获友谊、提升素养,一举多得,这也使得夜校班次几乎场场爆满。青年夜校开课后受到众人追捧,“白天上班,晚上学艺”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新选择。
近年来,寿光市不断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每年组织开展系列有温度、有热度、惠民生的特色活动800余场次,推出“幸福邻里节”“菜乡青年夜校”“文明之夏”文艺展演等夜间公益服务品牌20多个,不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夜经济、夜文化同频共振,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一个个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的文明实践品牌,正不断打通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真正干到群众心里,融入群众生活。下一步,寿光市将持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探索有特色、有效果的文明实践工作路径和模式,突出本地特色,统筹各方资源,将文明实践落在实处,为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