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涉及城乡要素融合、实体融合、制度融合和政策融合。其中,城乡要素融合是基础和前提,以产业为载体的实体融合是关键所在,而相关制度和政策融合则是根本保障。以“人”为例,既要让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留得住”“融得进”,也要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还要进一步引入驻村帮扶、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教师轮岗、派驻医师等方式,推动城市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让“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共同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
市县两级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县城是龙头、产业是支撑、绿色是底色、治理是基础、作风是保障。我们将坚持以城带乡、做强县城,持续增加学位供给,提升医疗、养老、托幼能力,建设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县域经济;坚持工农互促、做特产业,大力开展“土特产”龙头企业培育行动,今年每个县培育和引进1个过10亿元的“土特产”龙头企业,三年内实现亿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乡镇全覆盖;坚持生态优先、做美乡村,分层分类、沿线连片建设1000个美丽村湾,实施“万树村”建设三年行动;坚持大胆探索、做实基层,完成县乡两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户户走访到位、户户建档立卡、户户有干部包联”为抓手,把风险隐患发现在早、化解在小,巩固提升“一村一辅警”、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游泳进校园”、小微型消防站进社区进村湾“四个全覆盖”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孝感市委书记胡玖明
近年来,汕尾聚焦环境提质、城乡提能,围绕“全域镇村典型示范”目标,统筹抓好绿美生态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让整体风貌“美起来”;聚焦塑强筋骨、增强动能,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文旅产业和富民产业,让产业体系“强起来”;聚焦惠及群众、福及老区,着力补短板、惠民生,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均衡配置,让公共服务“优起来”。汕尾将继续学习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整体性跃升。
——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市长郑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