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面貌,移风易俗很重要。树新风,改陋习,杨柳人民都欢喜……”近日,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杨柳镇的大集上熙熙攘攘,“深化移风易俗 倡树文明新风”小戏小剧展演活动热火朝天进行中。
在杨柳镇后琴柏村,红白理事会的成立让村民尝到了“新风”的甜头。过去,村里红白事攀比成风,一场丧事动辄花费数万元。如今,村规民约明确规定了礼金上限、宴席桌数和流程,村民办酒需提前报备理事会。
类似的改变也发生在西柳村,该村通过“村民提、群众议”的方式修订村规民约,将婚丧简办、孝老爱亲等内容编成顺口溜,让移风易俗从纸上落到行动上。
在泗水,移风易俗工作远不止于一纸村约。“阿姨,这是我们‘推进移风易俗 弘扬文明新风’的倡议书,您抽空看看。现在日子越过越好了,但铺张浪费、盲目攀比可不好,既费钱又累人,咱可不能掉进这个坑里。”近段时间以来,泗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志愿者们穿梭在大街小巷,开展“践行移风易俗,共倡文明节俭”宣传活动。
走访宣传过程中,志愿者们不只是发放倡议书,还会结合一个个真实的典型案例,与群众深入交流。在街边的长椅上,志愿者李铭菡和几位大爷大妈聊天:“结婚是两个人携手过日子,感情好比啥都重要,咱一起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让日子越过越有滋味!”王大爷不住点头,感慨道:“我们那时候裁件新衣服就定亲了,两人踏踏实实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近年来,泗水县实施“爱满泉乡·文明泗水”精神文明建设全域提升工程,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先后举办移风易俗小戏小剧擂台赛、“珠联璧合·爱在泉乡”泗水县新中式集体婚礼、“文明有约 情定泗水”新中式婚礼展演暨集体颁证仪式等系列活动,在一点一滴中推动文明新风尚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
如今的泗水,文明新风已悄然扎根。集市上少了铺张浪费的广告,多了节俭办事的倡议;村口公示栏里,签满名字的《村规民约》成为村民共同的承诺;田间地头,“厚养薄葬”“喜事新办”成了茶余饭后的新话题。泗水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人说:“移风易俗不是一阵风,而是要让文明成为习惯,让文明新风在人们心中扎得更深、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