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51年的刘永生,是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航运公司的一名退休职工,一向乐于助人。37年间,刘永生一家三代默默传递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呵护被拐儿童平安长大。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大爱与坚守,也激励着更多人关注困难群体、传递正能量。1月15日,刘永生荣登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榜”。
1987年10月,建湖县公安局水上派出所破获一起拐卖儿童案件,解救出一名男童。由于男童的亲生父母一时未能找到,派出所便委托刘永生暂时抚养男童,待破案后再转交其亲生父母。在派出所咨询意见时,刘永生、杨为菊夫妇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将男童领回家中暂时抚养。
将孩子领回家的当天,刘永生夫妻俩发现他不会说话,身体也有一些异样。之后,他们带着孩子多方求医检查,确认其患有先天性脑瘫。知晓情况后,刘永生夫妻俩更加小心仔细地照顾这个可怜的孩子。善良的杨为菊十分同情这个孩子的遭遇,她和刘永生商定一定要好好待他,让他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时间在刘永生一家对孩子的嘘寒问暖中悄悄走过,一晃便到了1988年,这期间,公安机关虽明确专人专案调查,却始终未能找到孩子的亲生父母。这一年的年底,公安人员来到刘永生家中征求意见时,刘永生主动提出承担对这个孩子的抚养责任,他说:“我们工资虽不高,但够吃够用,只要有我们一口,就不会饿着孩子。”在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的帮助下,这个孩子有了户口,以小军(化名)的名字正式落户刘永生家。
“如果我们不管,他该怎么办呢?”这是采访中刘永生发出的一句感慨,当得知小军不会有亲人接走的时候,他心中就是这样问自己的。
37年来,刘永生和家人一直对小军视如己出,悉心照料。为给小军治伤治病,他们几乎花光了家中多年的积蓄,但他们从未放弃,用真情为小军营造出温馨的家庭氛围。刘永生一家人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这份大爱与坚守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2008年,社区主动与县民政、医保、残联等部门联系,为小军办理了低保、医保和二级残疾认定手续,社区居委会、当地政府在每年春节也会登门看望慰问,主动帮助一家人解决实际困难。
如今,小军与刘永生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简单又幸福。刘永生和杨为菊年事渐高,他们的女儿刘芹便经常回娘家照应,帮忙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带小军去医院检查治疗等。刘芹的女儿小轩今年18岁,在外公外婆和妈妈的言传身教下,懂事的她从小就对舅舅特别照顾,每次吃饭,她先把好吃的菜夹到舅舅碗里;逢年过节添置新衣服,也会要妈妈先给舅舅买。不会说话的小军嘴巴里大多是“啊,啊”的发音,但每次见到外甥女回来,就会咧开嘴笑个不停,还会努力冒出两个勉强能辨的字:“宝宝!”
刘永生一家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但刘永生却时常言道:“我觉得我做的事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能获得‘中国好人’的荣誉,要感谢大家给予的关注和认可。这个孩子之前吃了很多苦,遇到我们后,我们只想让他不再受饿、不再受冷。我们会一直陪伴他,一家人永远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