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网络乱象 共筑清朗空间

 

    编者按

    近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对2025年2月网络谣言进行了梳理分析。网上数据监测和网民举报显示,2月网络谣言主要集中在利用AI技术生成虚假信息、杜撰灾害事故信息以及炒作社会民生热点等方面,混淆视听、误导认知,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击网上各类乱象问题,从严处置违规平台和账号,取得积极成效,形成有力震慑。2025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将进一步巩固提升治理成效,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8项整治任务,传递出继续保持利剑高悬,严厉惩治各类造谣传谣的决心。

    网络无边,行为有界。各地积极行动起来,部门联动发布权威信息,依法严处造谣传谣行为,共同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河北公布2月份“清朗·燕赵净网”网络生态治理成果

    本报讯(侯玉芬)近日,河北省网信办发布消息,2月份,河北省网信办深入开展“清朗·燕赵净网”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全省网信系统查处违法违规网站92家;查处违规互联网用户账号24个;处置违法和不良信息20193条,其中网络谣言类694条,赌博诈骗类235条,涉未成年人类270条,色情低俗庸俗类165条,“自媒体”无底线博流量类18条,假冒侵权类11条,黑公关、网络水军类19条,生成合成类5条,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18776条。

    经核查,对盗用他人身份信息注册申办、假冒仿冒地方查询类网站,涉嫌非法收集公民个人信息的“交通信息网”依法予以关闭;对冒用河北省重点新闻媒体名称,以相似标识、页面非法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活动的境外网站,依法予以阻断;对未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导致网站页面被篡改的“老广蔬菜店”等网站,依法约谈负责人;对发布视频散布谣言和虚假信息的“依赖”“晚简知道”等账号,依法责令整改;将“河北岑文商贸有限公司”“寻味小先生”网站、账号涉及的违法线索移送公安等主管部门核查处置。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河北省网信办同时提醒,各网站平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做好网络信息内容审核把关,广大网民要依法使用网络,依法发布信息,共同维护良好网络生态。

 

    山东上线“消费领域谣言治理平台”,营造透明可信的消费空间

    本报讯(张敏敏)为破解消费谣言治理难题,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3月12日,由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推出的“消费领域谣言治理平台”微信小程序上线。该平台通过整合权威信息、最新辟谣和公众参与功能,打造集谣言识别、风险预警与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数字化治理工具,为消费者构建起信息防护网。

    当前,消费领域谣言呈现传播快、伪装性强等特点。从“香椿致癌”“折耳根有毒”等食品安全类谣言,到“新能源汽车充电辐射危害健康”等新兴消费领域的不实信息,部分伪科学内容通过社交平台扩散,导致消费者产生认知误区,甚至引发行业信任危机。对此,山东省消费者协会聚焦谣言治理痛点,搭建起行业、专家、公众的协同治理平台。

    消费者可以用微信小程序直接搜索“消费领域谣言治理”或关注“山东省消协”微信公众号,点击首页“投诉辟谣”栏目,选择“消费领域谣言治理”进行访问。该平台设置“权威发布”“最新辟谣”“我要留言”三大核心板块。“权威发布”汇聚政府部门、权威机构、消协等发布的消费信息、抽检报告、比较试验报告、政策解读等,以源头信息压缩谣言滋生空间;“最新辟谣”通过图文解析、视频科普等形式,对传播中的谣言进行靶向破解;“我要留言”则是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反馈和交流渠道,消费者可通过“我要留言”反馈消费谣言。

    据悉,平台将不断完善信息发布机制,持续优化消费者互动功能,加强与部门、行业、机构和企业的协作,针对消费领域谣言加强科普解读。通过常态化治理筑牢消费安全防线,净化市场信息环境,为消费者营造更透明、更可信的消费空间。

 

    宁夏青铜峡市开展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

    ◎ 平青

    “擦亮双眼识谣言,智慧止谣共清朗。”

    “文明上网,从我做起,共同抵制网络乱象。”

    “网络乱象齐整治,文明上网我先行。”

    …………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的大街小巷,各种呼吁文明上网的宣传广告语在电子屏上滚动播放,悄然影响着路过的每一个身影。

    为进一步规范宁夏“自媒体”传播秩序,遏制“自媒体”网络乱象,营造清朗网络空间,青铜峡公安积极行动,扎实开展整治“自媒体”网络乱象专项行动。

    专项座谈敲警钟,良好生态共担当

    “大家不要光想着博眼球,引流量,作品内容要有营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要主动担任‘网络义务监督员’,履行社会责任担当,传播网络文明正能量。”为进一步提升自媒体从业人员法律意识,强化网络综合治理。青铜峡市公安局网安大队联合市委网信办组织召开“自媒体”网络乱象整治专项座谈会。

    会上组织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及《网络主播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民警对发布网络谣言、网络水军、虚假人设、吸粉引流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详细解读,以典型案例警示网络自媒体从业人员,坚决杜绝“色、丑、怪、假、俗、赌”等不良网络行为。同时现场宣读和签订文明上网承诺书,倡导自媒体从业者要担负起主体责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守住道德底线,为积极宣传青铜峡作出自己的贡献。

    普法宣传不打烊,培育文明新风尚

    “谣言止于智者,清朗始于你我,打击网络谣言需要我们共同参与。”近日,网安大队民警走进小坝镇,为50余名工作人员送上一场网络安全专题培训课。

    民警从网络谣言与“自媒体”乱象的危害、谣言识别与应对策略、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倡导大家文明上网,积极举报谣言信息,共建共治网络生态环境。

    为扩大宣传范围,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青铜峡市公安局启动整治“自媒体”网络乱象普法宣传周,在社区、广场以及商圈等人员密集场所利用LED户外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内容。各个派出所民警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集市,同步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引导大家文明上网、理性表达。

    重拳出击亮利剑,远离乱象护安宁

    近日,邵岗派出所民警发现辖区群众李某因经济纠纷在某平台上直播谩骂、侮辱他人,引起网友围观,造成不良影响。民警迅速核查,及时锁定当事人,并对双方进行了批评教育。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青铜峡市公安局严格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部署要求,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畅通举报渠道,广泛征集线索,严厉查处各类网上突出违法行为,形成强大震慑,网络环境得到进一步净化。

 

    小贴士

    共筑理性家园

    别让谣言“网”住你

    网络谣言,如同网络空间中的杂草,它们迅速蔓延,侵蚀着人们的信任与理性。我们每个人都是网络生态的建设者,也是守护者。打击网络谣言,就像植树造林一样,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让理性的阳光照进每一个角落,让谣言无处遁形。

    做谣言的“过滤器”

    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轻信、不盲从。

    保持警惕。对网上新出现的、或不熟悉的信息及表达方式,要保持清醒警惕,不轻信,提高对网上虚假信息的鉴别、识别能力。

    及时关注辟谣信息。遇事先通过网上辟谣平台核实是否为虚假信息,利用好网上现有辟谣平台。

    多方查证。对于专业领域信息难以判断的,可以向有关专家咨询,利用好网上现有的各种知识查询渠道。

    重点关注权威信息。对于突发热点敏感事件,应及时关注事件发生地或有关方面发布的官方信息,防止被人带偏节奏,受骗上当。

    做真相的“传播者”

    在打击谣言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积极传播正能量,分享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分享权威信息。优先分享来自官方、权威机构或经过验证的媒体发布的信息,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谣言或虚假信息。

    倡导理性讨论。在网络平台上参与讨论时,保持冷静、理性,不参与或煽动网络暴力,以建设性的方式参与讨论,促进真相的传播和理解。

    鼓励正面行为。积极转发和点赞那些传递正能量、倡导正面价值观的内容,通过正面激励,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

    做网络生态的“守护者”

    作为网络公民,我们有责任维护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当我们发现谣言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让谣言无处藏身。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网络文明建设,倡导理性上网、文明发言,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规范自身网上言行。增强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转发任何未经证实的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二传手”。消除“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对自己的网络言行负责。

    保护个人隐私。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谣言传播或诈骗活动。(据台州网警)

 

当前:A3版(2025年03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