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行业新人,更是文明网的新朋友,与文明相伴的一年时间里,难忘第一次进村探访文明家庭时的感动,难忘写第一篇通讯时的骄傲,难忘在电脑前字斟句酌时的执着……如何延续对文明的感动,如何保持对稿件的执着,如何靠自己的绵薄力量为文明添彩,我也攒了几句话想对今后的自己说。
多朝身边看
在“烟火气”里寻觅人情味
人们常说,脚下沾满泥土,笔下才更有力量。从办公室里踏出来,朝市井小巷走一走,小城里处处都是文明新事:东园路的夜市借着环境整治的东风,集体换上了标准化小推车;东亭里特色街区和文明实践平台一起,让周边居民的文化休闲有了好去处;了不起的顾平荣登“中国好人榜”,而他守护烈士英灵的劲头却一分也没减……文明创建、文明实践、文明培育遍地生花,处处都是可写的素材、可推的典型。我要多去观察、多去体验,从身边事入手,写出更多有温度、能共情的稿件。
多往细处想
在“断舍离”中提炼轻盈感
非科班出身、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凭借一腔热血,我接手了江苏盐城东台文明网编辑这项工作。工作之初,在写材料时很容易贪多,总想着多说一句、再多说一句。单位的前辈提点我,要舍得给材料瘦身,提炼主题,抓住细节,挖掘特色,请不必要的新词虚词给事迹让步,让炫技般的合辙押韵给情感腾空间,这样文章才能更有魅力。我要多认真打磨,争取写出更多有亮点、够轻盈的稿件。
多往实处做
在“慢慢来”中积累爆发力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大笔杆”的养成需要无数小材料的堆砌,有耐心、坐得住,以慢为快,方可厚积薄发。今后工作中,我会多学习中央精神,拓展思想深度;多参考央媒稿件,学习写作技巧;多看文学作品,积累素材储备。系统化地训练思维方法,有意识地构建素材库,揣摩优秀作品,分析结构思路,去思考、肯练习,争取写出更多有深度、有思想的稿件。
如今,中国文明网已走过20载春秋。20年,足够让幼童成长为青年,也足够让文明之花开遍祖国大地。过去澎湃,未来辽阔;来日方长,任重道远。而我,也将始终笔耕不辍,坚守采编一线,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更多文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