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个转变”推动“创建文明城市” 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
◎ 袁义林

 

   开栏的话>>>

    精神文明建设承载着培根铸魂、成风化人的时代使命,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社会责任。为深入贯彻全国宣传部长、文明办主任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新部署,本报即日起开设《文明新论·创新与实践》专栏,聚焦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创新的实践路径与理论探索。

    诚邀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执笔为犁,以思想之力破题、以创新之策答卷,围绕加快推动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全面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取得新突破、引导培育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讲好精神文明建设生动故事,推动形成协作共建工作格局,扎实推进移风易俗、不断健全城乡公共文化体系,以文明实践“小切口”答好为民惠民“大文章”等方面,共话发展良策,共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向纵深推进、向创新突破。

 

    五个转变

    壹 从刚性约束向文明自觉转变。

    贰 从外在环境向内在感受转变。

    叁 从窗口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变。

    肆 从典型示范向全民践行转变。

    伍 从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

    城市文明是文明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升级版,是融合了设施文明、人文文明和制度文明三大要素,将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五大目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被动到主动的历史嬗变。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于2005年入选全省首批省级文明城市,2017年以全国第5名的成绩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2021年度和2022年度连续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通报表扬,在文明创建之路上步履铿锵、砥砺前行,笔者认为,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跃升,要做好五个方面转变。

    从刚性约束向文明自觉转变。文明城市注重统一严格的标准规范,城市文明则更突出各具特色的文明呈现。当前形势下,城市文明既要守住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些“硬杠杠”,更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将其融入市民公约、行业规范、村规民约中,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作用,以文明自觉代替刚性约束,实现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寿光市每年组织修订一次村规民约、市民公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让群众做事有“矩”可依;成立全省首家县级红白理事协作联盟,聚焦移风易俗,统筹指导村级红白理事会开展工作,定期举办业务培训,让文明乡风在农村落地生根。

    从外在环境向内在感受转变。文明城市创建的宗旨是为了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目标是惠及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一个人。城市形象、环境非常重要,但群众更关注身边服务、切身感受。只有从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起,让文明创建真正成为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才能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推动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跨越和认同。寿光市坚持大事要事集中办、实事小事持续干,组织镇街部门每年至少确定1件“创城为民”实事,通过建立项目清单、定期晾晒展示、跟踪督办考评,解决群众关心的道路维修、车棚充电、楼顶漏水等民生问题300多项,文明城市创建满意度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同时,整合部门资源下乡,先后在派驻“第一书记”村举办280多场“民生服务大集”,把文明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从窗口行业向新兴行业转变。窗口行业作为城市的“形象缩影”,一直是文明创建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两新”组织和民营经济发展迅猛,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推动文明创建从窗口行业向新兴领域拓展,是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寿光市聚焦“两企三新”领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了网络文明行动等十大行动,以行风建设带动提升社会风气,取得良好效果,61家企业获评文明单位、文明诚信企业称号,民营企业家自发成立2亿元“厚德”教育基金、300万元暖“新”基金,公益捐赠近500万元,成为城市文明“新”力量。

    从典型示范向全民践行转变。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是道德实践的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精神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对于壮大主旋律、带动身边人、引领新风尚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价值共鸣中推动城市文明不断迈上新台阶。寿光市设立500万元文明基金,持续开展“寿光好人”“道德模范”“感动寿光人物”等典型选树、激励关爱活动,培育了朱天平工作室、朱振华菜农热线、隋桂云乡绣馆等12个好人工作室,带动成立1300多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2人入选“全国道德模范”、28人入选“中国好人”;在乡村组织开展“星级美德信用户”“好媳妇好婆婆”等美德典型评选,让身边人影响身边人,1.5万户家庭成为“美德信用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蔚然成风。

    从集中攻坚向常态长效转变。城市文明是全域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过去围绕测评体系,靠迎合标准、集中攻坚推动工作,现在要抓在经常、融入日常,通过制度机制、品牌活动涵养社会文明风尚,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建设城市文明的内生动力。寿光市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城市建设长效管理机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研究制定专项方案,在城乡全面开展文明行为促进、美德信用建设等“提升行动”,定期举办文明之夏、文明诚信宣传季、美德典型发布交流等品牌活动,让文明时时可感、处处可见;深入实施“城乡牵手·文明联动”工程,组织168个文明单位与村(社区)结对,常态化推动组织共建、队伍共育、活动共联、资源共融,一体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1+1>2”的效应,寿光市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山东省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县等荣誉称号。

    (作者系山东省寿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当前:B3版(2025年03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