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2025年首个“非遗春节”的余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融入现代生活。今日之非遗,既是文明的活态延续,亦是创新的试验田。从校园课堂到文旅景区,从手工作坊到产业链条,非遗以多元姿态编织着传统与现代的交响曲,成为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本版撷取各地鲜活实践,展现非遗在新时代的蓬勃生机。

四川华蓥
近期,四川省华蓥市禄市镇凉水井村生态园的梅花竞相绽放,该镇把传统文化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组织民间艺人在梅园为市民展演颇具地方特色的国家级非遗“华蓥山滑竿抬幺妹”,以文旅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图为展演现场。邱海鹰 刘南贤 摄

福建福州
近年来,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积极推动国家级非遗闽剧进校园工作和美育工作相融合,依托“校园+剧院+社区”联动模式,大力开展戏曲展演、名家表演、社区联演等活动,点燃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增进对闽剧的了解和传承,共同推动闽剧创新发展。图为近日,福州市斗南小学把美育课堂搬进福州闽剧院,让孩子们沉浸式体验闽剧魅力。谢贵明 摄

重庆永川
近年来,每到采茶季,许多游客就会走进重庆市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大安街道、永荣镇等镇街的茶园基地,采茶、制茶、品茶,体验当一日“茶农”的乐趣。图为近日,在重庆市水南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水南茶非遗工坊”内,游客在炒茶师傅的指导下学习手工制茶。陈仕川 摄

贵州榕江
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引领作用,通过“非遗+订单”的模式,探索将这些非遗技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与生产,打造具有文化底蕴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品,引导群众通过传承“老手艺”实现家门口就业和增收。图为近日,在该县朗洞镇色边村,绣娘在交流手工刺绣技艺。周光胜 摄

山西稷山
近年来,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积极推进国家级非遗高跷走兽走进校园,选拔并培养了一批小演员,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图为近日,小演员们身着华丽服饰,踩着高跷,生动地演绎着一个个神话传说。史云平 摄

安徽马鞍山
近日,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江东街道上湖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联合社区妇联,以互动体验的方式开展了非遗体验活动,让社区居民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活动中,社区居民欢聚一堂,精心拼凑、细致粘贴,用巧手制作出一幅幅精美的螺钿画。胡智慧 刘雨歆 摄

陕西大荔
在如今的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面花生产已颇具规模,面花制作也从家庭式生产逐步迈向商品化产销模式,一业带动百业兴,面花产业的红火也有力促进了二三产业的发展。图为近日,大荔面花非遗传承人苗丽莉在“赛花馍”活动上展示自己的花馍作品。李世居 段晓咪 摄